第114章(2 / 2)
殷慈光将灯笼放在一旁,撩起下摆蹲下身去,将文贵妃口中的布巾抽了出来:“许久不见,贵妃别来无恙?”问候完后又想起她已经被褫夺了贵妃封号,有些歉意道:“忘了父皇已褫夺了你的封号,你已经当不起这一声‘贵妃’了。”
殿中未点灯,只有一盏灯笼,幽幽光芒勉强照亮了一小块地方。
殷慈光恰背着光,大半面容隐在黑暗里。只有一双眼睛映着幽幽灯火,亮得慑人。
文贵妃瞧着他温和沉静的神色,只觉得毛骨悚然。
这会儿的殷慈光不太像人,像那披着人皮的索命厉鬼。
“你想做什么?”文贵妃忌惮地看着他,被绑缚在身后的手小幅度扭动着,试图挣开桎梏。
殷慈光却不答,只慢条斯理地自袖中拿出一根白绫来,动作轻柔地绕在她的颈上。
若不是那白绫逐渐开始收紧,文贵妃几乎要被这温和的表象骗过去,她猛烈地挣扎起来,声嘶力竭地呼叫求救。
这冷宫里也是有两三个宫人的,只是此时都不知道躲到了哪里去,没有一个人回应。
白绫一点点收紧,呼救声卡在嗓子里。文贵妃拼命张大了嘴呼吸,脸色憋得紫红。殷慈光瞧着她的模样,神色平和无波,只握着白绫两端的手极稳,缓慢地收紧。
文贵妃的挣扎逐渐弱了下来,似下一瞬就要断气。
那勒紧喉咙的白绫却忽然松了开来。
从死亡边缘被拉回来的人像濒死的鱼一样拼命喘气,看着殷慈光的眼神已经带上了恐惧,断断续续地说:“你、你想要什么,只要我能做——”
话未说完,脖子上的白绫再次收紧。
而控制的白绫的人就这么居高临下的看着她,面上没有大仇得报的欣喜,也没有扭曲的怨恨,神色一如既往平淡温和,就好似手里握着的不是取人性命的白绫,而是琴弦一般。
他将这个程序重复了许多次。
收紧白绫,再在对方濒死的那一刻松开,给予喘息之机。
一开始文贵妃还会讨价还价甚至求饶,后来大约是意识到对方只是想折磨她,便开始破口大骂。
再后来骂也骂不出声了,她的嗓子已经被这反复的折腾弄哑了,只能用一双眼睛怨毒地看着殷慈光。
殷慈光不为所动。
他在殿中待了将近两刻钟,见着文贵妃毫无抵抗之力已经同尸体无异,方才亲手了结了她的性命。
文贵妃大睁着眼,死不瞑目。
涣散的眼瞳里似还有残留的不甘与怨毒。
白绫落在地上,殷慈光起身提过灯笼,才第二次开口:“你受得这点苦,比不上母妃的万分之一,”
这时他面上的温和之色方才尽数收敛,短暂露出了藏在表象下的狰狞。
静静地看了几息,他转身离开。
侯在长春宫的太监见他出来,连忙跟上去。殷慈光吩咐道:“按照之前说得处置。”
太监应了一声,便去让人处理文贵妃的尸身。
殷慈光提着灯笼,不紧不慢回皇极殿。
宴席未散,还未走近就能听到阵阵丝竹之声,殷慈光穿过回廊往前,却不防转角处忽然一个人影急匆匆醒来,撞在了他身上。
手中的灯笼落在地上,殷慈光将人扶住,待看清对方面容时,他神色顿了下,接着立即笑了起来,手指不动声色地扣住对方的手腕,语气关切道:“三弟妹可伤着了?”
姚氏没想到会在此撞见他,神色有些诧异,还有遮掩不住的慌乱。
退至合适的距离,行了个礼方才道:“多谢大皇兄关怀,没什么大碍。”
殷慈光十分善解人意地没有追问她为何如此慌乱,而是温声道:“弟妹可是同侍女走散了?可要随我一道去寻三弟?”
姚氏摇摇头,目光逡巡间已瞧见了另一头寻来的侍女,婉拒道:“方才不小心走散了,人已经寻来了,就不劳烦大皇兄了。”
殷慈光见状也不强求,点点头退至一旁,待侍女到了近前,方才转身离开。
姚氏见状松了一口气,连忙带着侍女往另一个方向走去。
听着逐渐走远的脚步声,殷慈光顿住脚步回过身去,瞧着姚氏难掩慌乱的背影,对追上来的侍从吩咐道:“去女眷那边打听一下,刚才三皇子妃那边出了什么事。”
侍从领命而去,不过片刻就回来了。
低声回禀道:“没出什么大事,就是三皇子妃与淄阳王世子起了些误会。世子喝多了酒,认错了人,冲撞了三皇子妃。”
按辈分算,淄阳王世子是他的堂兄。
隆丰帝登基时,兄弟都已经死了个干净。就剩下淄阳王这么一个堂兄弟。
淄阳王没什么野心,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因此隆丰帝也乐得多给这个堂兄一些荣宠,将人好好养在封地上。
淄阳王世子不过二十出头,却肖似其父,是个更为声名狼藉的纨绔。而且他尚未承袭爵位,大半时候都待在望京。以至于贪酒好色的纨绔之名传遍望京,无人不知。
这样的人做出什么浑事都有可能,但姚氏在慌什么?
殷慈光思索片刻找不出头绪,便将之按下,先回了席间。
薛恕远远瞧见他的身影,找了个理由退了出去,去寻偏殿中醒酒的殷承玉:“下头人来报,大皇子去了冷宫。收尾的是高贤的人。”
他自是知道殷承玉对这个长兄的感情不同于殷承璟之流,略迟疑了一瞬,还是将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大皇子才封了王,又和高贤搅合到一起,怕不是起了心思?”
殷承玉蹙起眉,想说殷慈光不是这样的人。但话未出口便顿住——人总是会变的。
经此大恸,殷慈光确实变化不小,而他尚且不确定这种变化是好是坏。
捏了捏眉心,殷承玉有些疲惫地吐出一口气来:“文贵妃的事不必插手,至于大皇兄……先静观其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