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40.040(2 / 2)

没想到人反应那么大,直接拎裙子跑出去了。

不会是去人家家里找人对质吧?

哎呦喂,闹开了还不是女孩子吃亏?!

刘爱英想想有点头皮发麻。

蹭蹭跑出门喊赵向东,让他赶紧追上去跟着。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容貌漂亮的女知青在乡下太召眼,一不小心就出事,不得不防。

赵向东一直注意着西间动静,在赵美丽跑出来时就跟上了。

那一副习以为常、一反平日沉默胆小的机灵动作,看得江秋月直跳眉头。

问跺脚的刘爱英,“他们这是……”郎有情妾无意?

赵向东喜欢赵美丽,这事太容易从他的举动中看出来了。

然而赵美丽呢,以江秋月看来,她未必会对一个懦弱胆小的男人动心。

而且刘爱英之前不还透露过赵美丽与柳和平有瓜葛吗?

这关系乱的。

刘爱英心里门儿清,很小声道,“不就那一回事儿,我爱你你爱他呗,要我说啥爱不爱的,还不如吃个白面馒头实在,你说是不?”

“不错啊,看得够透够清。”江秋月伸出大拇指称赞,难得一个讲究现实的姑娘。

总有那么些小姐姐,喜欢风花雪月,喜欢风流倜傥的书生情缘。

一头扎进温柔陷阱,不撞南墙不回头。

刘爱英在江秋月这里得到认同,灿烂一笑,转身发现李永红在灶房忙活,高声喊道,“李同志,你忙活啥呢?今天不是你值日啊。”

灶房的烟囱早已飘起袅袅炊烟,本该是男知青做午饭的时间,李永红却在里面正烧着热水。

江秋月正打井水洗衣服,朝灶房看了一眼。

她刚才就发现李永红挤走了要做午饭的人,一个人在里面不知道干什么。

此刻刘爱英叫破,李永红探出头,搓着手上的灰讪讪地说,“快好了快好了。”

起锅将一锅热水灌进三只暖壶,又帮等待的男知青重新添了冷水和柴火。

过了片刻,只见她抱着暖壶出来,仔细地放到西间梳妆箱边的炕头。

那里是赵美丽的位置。

刘爱英摇摇头,嘀咕着说跟伺候祖宗似的。

男知青那屋除了值日做饭的,还有一个外出的护花使者,其余都在屋里躺尸等着开饭。

对于女知青之间的摩擦,他们只当是小姑娘间的玩闹,不当回事。

江秋月更不会多做置喙,她又不打算跟她们培养什么深厚情谊。

面子上过得去,平安几年就行。

所以赵美丽一来就闹了一出,对她没有一点儿影响,该干嘛干嘛。

洗完衣服,刷刷鞋子,近来上工积攒的内务被她整理了一番。

待午饭做好时,江秋月泼掉最后一盆脏水,起身准备去放洗衣盆。

却感觉腰间一酸,小腹坠胀丝丝的疼,一股热气飞流而下。

江秋月:“……”迟来的大姨妈!

几人跟柳建国商定好回去时会合的地点和时间,女知青们打算一起先去邮局再去供销社。

林文清不跟她们同路,单独离开办他自己的事情。

兰县不大,两条街交叉成十字形,邮局就在十字路口边的一条道上。

上午的时间,出入邮局的人不多,大都是知青和一些干部军.人家属们。

江秋月跟另外两人进去后在窗口买张合适的邮票,再递上需要邮寄的包裹和地址就可以了。

刘爱英把冬天不穿的棉衣和一些实在不能穿的旧衣服打包寄回家,补贴家里的兄弟姐妹。

李永红寄回去的是粮票布票,是她从牙缝里抠唆出来的,仔细数了好几遍才交给邮寄员装进信封。

江秋月只是把之前做给双胞胎便宜弟弟的帆布书包给装到包袱皮里寄回去,还有一封寥寥数语报平安的家书。

邮寄员办事效率很高,同现代那些办事的磨磨蹭蹭的态度没法比。

不出十分钟,三人满意而出转向另一条街的供销社。

供销社的门面比邮局气派多了,门头上有‘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门边是写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标语的牌子。

不过进去后才发现,里面虽然面积很大,但是只有一个长长的柜台,整体看起来有点类似现代的小卖部。

进去后,地面上都是青砖铺地,打扫的干干净净。

木质柜台上围满了人,热热闹闹的。

刘爱英拉住江秋月的手挤进去,李永红紧跟其后,三人挤到柜台前。

旁边有人问的确良棉布红糖之类的东西,售货员爱答不理的,手上算盘拨拉的噼里啪啦响。

江秋月看了眼售货员姑娘身后的货架,货架很多,大多却是空的,中间集中摆放着一些毛巾手帕、搪瓷碗缸、副食杂货等日用品,另外一处较远的挂着几件衣服和布料。

刘爱英兴奋的看了一圈,举高手朝售货员招呼,“同志,有皮带吗?”

售货员在众多你说棉布我喊花生酥的声音之中准确定位到真正有需求的声音来源,睁开眼皮子朝刘爱英看了一眼。

“有”话落,转身从柜底下抽出三条皮带,啪地甩在柜面上,“要哪条?”

刘爱英很是欣喜,一点也不在意人家态度如何,仔细看了看三条清一色棕黑牛皮带。

“同志,有其他款式的吗?女同志用的那种。”柜面上三条皮带款式太老,比江同志带的难看太多了。

售货员盯了她一眼,撇撇嘴,“就这些,要不要?”手抓上皮带就要收起来。

“哎哎,我没说不买啊。”刘爱英伸出手阻挡,就差上手拽住了。

售货员斜眼看她,“有工业券吗?一块五。”不仅要掏一块五买,还得有工业券的票证。

李永红眼巴巴地从各种日用品上收回目光,一听刘爱英要花一块五买根不值当啥的皮带,差点跳起来。

“刘同志,你买那个干啥,回去找点布自己做个布带子用就行了。”花那么多钱还费票。

旁边围着过眼瘾聊天的人也有插嘴说小姑娘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乱花钱干啥,有那一块五还不如买几尺布做件衣裳,买几斤粗粮饱饱肚。

江秋月不做评论,她知道刘爱英虽然时不时要接济家里,但也是看情况行事,不会一气儿的全把东西贴补出去,她自己手里还攒了些钱,买点自己想要的东西无可厚非。

果然,刘爱英摸了摸腰包,又看看皮带,来回几次在售货员很快不耐烦要收回去的时候方小心地掏出一沓毛票数了又数,拿出一块五的数,又摸出一张皱巴巴的工业券交上去。

售货员脸色有点嫌弃的接过票子甩了甩,数完后开出一张单据,让刘爱英从中选一条拿走。

三条颜色没差,都是那种老式的款,男女通用。

刘爱英瞅了好几遍,抽出一条顺眼的小心翼翼收起来。

她问江秋月两人有什么需要的,江秋月摇头说没有。

其实江秋月早已把明面上的货品观察了一番,基本她空间里都有,没什么要买的。

即使要买,江秋月决定以后还是自己一个人来买,毕竟财不露白,她平时看似表现的大方实在,那是因为那些舍出去的东西还不被她放在眼里。

江秋月很清楚的知道自身的性格缺陷,她不善交际,不会弄些弯弯绕绕的。与其在看不上的资源里勾心斗角,还不如舍出一些边角让他们吃人嘴短,平时能照顾点她就行。

而大手大脚买东西看似有大笔财物这些却是不能让任何人知道的,在这个道德和人心严重经受考验的时候,谁知道饥饿交迫之下人的底线能到哪儿?

有点家里支援的钱票保证生活宽裕尚可赢得旁人羡慕和忌惮,再多就是召祸了。

江秋月一边沉思反省一边跟着两人转悠,发现一个现象。

别看围在柜台前的人很多,真正买东西的人实际上少之又少,大家看个热闹。

李永红用几寸布票换了点针头线脑,心里多少看不上刘爱英花大钱买皮带的行为,觉得她是打肿脸装胖子,平时还饿着肚子呢就敢乱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