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赵魏韩三国灭(2)(1 / 2)
,
不多时,大梁城中,已经遍地是跪下之人。
再没有一人还敢站着。
被禁锢的魏斯看着这一幕,心若死灰,浑身上下再没有了丝毫力量。
同样,那些隐藏起来的人,也是面若死灰。
魏国、真的要亡了吗?
……
而也就在大梁城子民被大肆屠戮、畏惧之时。
拼命逃亡的李悝、西门豹,还有正率领大军、以自己最快速度赶向大梁城的庞涓,以及魏国各地的官员。
都或多或少感应到了不对劲,因为他们能感应到魏国的气运之力,居然正在晃动。
在快速的减少。
地位越高者,就感应的越明显清晰。
这让他们无不大惊失措,顿时明白他们魏国的确发生了惊天变故。
只不过,几乎都是有些不知所措,大部分只能派人去打探消息。
李悝、西门豹则是很快就被大秦人追上了。
而庞涓,只能咬牙,加快速度。
……
同样在这时,赶往燕国的路上。
苏秦心中焦急如焚,对燕国的安危,其次还有对秦国的野心,都非常的忧心。
同时也不禁在心里狠狠骂起齐国。
如果不是齐国趁机攻他燕国,现在他该考虑的、就是几国联合共同讨伐秦国。
但现在……
要是秦国真能灭掉赵魏韩三国,其他几国速度不够快的话,秦国很可能就会在赵魏韩三国站住脚,再想对付就要难上很多。
当然,现在他最担心的,还是燕国的安危。
只是有一个疑惑,一直不解。
秦国如何对付赵国?
秦王去了魏国大梁,且不说他能不能成功?
谁去了赵国邯郸?
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
跟他在同一条路上的,还有一人,正是田因齐,不断的追赶苏秦,同时也在逃脱秦国可能的追击。
眉头也是皱起。
一边思索着灭燕之事,一边思索着秦国灭赵魏韩三国之事。
秦国真能成功吗?
理智告诉他,这不可能。
但秦国众人的自信,却让他忧心起来。
要是对方真能做到呢?
情不自禁的,他心中有些发凉,有些担忧。
目光看了一眼赵魏韩三国,就望向燕国薊城方向。
不管如何,我齐国都必须尽快灭掉燕国。
……
赶回楚国的路上。
屈原已经顾不得养由基了,一边尽全力飞,一边满是凝重。
秦国真能灭赵魏韩三国吗?
去赵国的、是不是白起?
秦王有这么强吗?
心中越想越沉重,他知道,必须尽快赶回去告诉大王,然后打探消息。
要是真的,那……
……
韩国。
一场杀戮,也在开始着。
王翦率领着大军,攻入了新郑城。
在韩国人各种各样的不配合下,他果断下达了杀无赦的命令。
血腥的杀戮,开始侵染着新郑城。
其他秦国军队,速度也越来越快,因为当韩王韩武身死、新郑城破,韩国气运之力,立刻散去了一大半。
这意味着什么,很多人都知道,能感应到的韩国官员,许多都选择了投降。
……
秦赵边境。
李牧将战巫人巨影,拖到了赵国境内,利用赵国气运之力对外人的压制,他终于将其压在了下风。
不过确实发现,想要将对方打败,却根本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事。
心中无奈、大恨。
只能边打、边向邯郸而去。
没有多久,忽然,李牧神色一僵,双目尽是震惊望向了邯郸方向,惊呼一声:“大王!”
与此同时。
邯郸城。
不知挡下了白起多少剑的邯郸城,终于被攻破了。
赵雍等群臣皆是重伤。
白起制住赵雍等人,目光一扫惊慌大乱的邯郸城内,一声厉喝,“顿弱何在?”
“下官在,顿弱见过武安君。”一道身影飞了上来,掩饰不住震惊的对白起行了一礼。
他正是大秦曾经的礼部大夫,后来对外宣称闭关的顿弱。
实际上,他早就已经遁邯郸城多年,就是为了此时。
白起微微回了一礼道:“你指人,本将杀。”
“喏。”顿弱点头,神色凝重。
这些年,他早已经将邯郸各方面都调查清楚,一些人必须要杀死,一些人也可以使其投降。
下一刻,吕不韦也出现了,他就是真正负责随后镇守邯郸、掌握赵国大局的人。
很快,邯郸城中,一场血腥的杀戮开始了。
白起必须在他离开之前,给吕不韦两人留下一个真正掌握在手中的邯郸城。
……
魏国王宫。
帝子受坐在了那以往只有魏王可以坐的位置上,颇为熟悉的命令那原本是魏臣的官员。
仿佛这里是他的秦王宫一般。
等命令完了,让众臣下去,帝子受手中出现了一个精美、又古朴大气的青铜盒子。
乍一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奇特的。
但越看却越能感觉到,盒子有着一层神秘的玄妙。
这样的盒子,帝子受有两个,一个是放在秦王宫密室中的,乃是秦国代代相传。
而第二个,就是眼前这个了,是刚刚从魏王宫禁地拿到的。
苍龙七宿。
颇为久远的传说,七个盒子中蕴含着苍龙七宿的秘密,而苍龙七宿的秘密,则是有关掌控天下的力量。
历来都引起无数人的窥觊。
七个盒子,分别在七国王室手中。
也因此,才挡住了所有的窥觊者。
对这什么苍龙七宿,帝子受本来并不在意,但自从多次听说天生帝王之后。
他倒是有些兴趣了。
手掌放在盒子上,试了试,果然,跟秦王宫里的那个一样。
以他此时的力量,都不能将其强行摧毁。
沉默片刻,收起了盒子。
暂时放下此事,不管它有什么秘密,终有一天,会显露出来的。
忽然,他目光微喜,看向了赵国邯郸方向。
一股庞大的气运之力,增加到了大秦气运之力上。
他知道,定是白起攻下邯郸了。
三国国都已灭,这次行动,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