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苦抄书(1 / 2)
,
将近傍晚,夕阳西下,金光洒落在道路两旁的花丛、树木间,贾府的墙壁、屋舍映出长长的影子。
赵姨娘带着小丫鬟小吉祥跟着贾环回到他的住处。
“呀,姨奶奶来了。”如意忙放下手里的针线活儿,起身倒茶。
赵姨娘笑眯-眯的应着,往贾环屋里走。晴雯和赵姨娘打过招呼,凑在贾环耳边道,“三爷,玉花露送给三姑娘了。三姑娘说谢谢你惦记。”说三姑娘的事情要避着赵姨娘。不然她又要骂人。
“嗯。”贾环笑着点点头,心里将这件事一带而过。这只是对探春关心的善意的回应而已。他并没有去和探春搞关系的想法。
晴雯嘻嘻一笑,她现在和贾环关系好着呢,带小吉祥去小厨房里拿晚饭。
卧室里,坐到的杌凳上的赵姨娘慵懒的踩着脚踏,喝着茶,笑眯-眯的看着稍后走进来的贾环,得意的笑道:“环哥儿,太太今天都夸你有本事呢。”
贾环一阵无语。心道:我说大姐,你到底分不分得清楚好坏啊?
他知道,其实赵姨娘心中并不恨王夫人。在她眼中,大老婆处罚、责骂小老婆,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她最恨的人是王熙凤,老是扣她的月钱!
如意就笑着附和道:“三爷,这可是得了彩头哦。”
贾环无奈的摇摇头,将书包随手丢在椅子上,道:“这算哪门子的彩头?”
如意娇笑给贾环递上一碗茶,“口彩也是彩头嘛!”
贾环叹口气,道:“如意,人是为自己活着,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不要老是在意别人的评价。”
关于“独立的人格”这种事情上,他和晴雯比较有共同语言。晴雯就曾经嘲讽袭人是:西洋花点子哈巴儿。讨好主人嘛!
如意似懂非懂的点头,暗暗的将这些如涓涓小流滋润心灵的话,记在心里。这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赵姨娘对贾环嘴里时不时的蹦出几句带点哲理的话习以为常,但还是嘲笑道:“呸,环哥儿,你少扯没用的。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照你这么说,你不在意老太太对你的看法?”
赵姨娘在王夫人屋里是边缘人,在贾环这里,尽量要做话题主角。
贾环笑了笑,他虽说曾经爬到大型公司的中层职位,处事果断,但私下里其实很随和。
因而,贾环是由着赵姨娘说嘴,倾听着,心里想着他的麻烦事:来自王夫人的惩罚。
…
…
王夫人说让贾环抄道经并不是单指《道德经》,而是让贾环抄录《道德经》、《南华经》两书。即《老子》和《庄子》两本书。
老子一共5千字。开篇是脍炙人口的名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用几天的时间抄录一本老子并不费力。
但是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一共33篇,总计6万5千字。要是只抄写内篇庄子的7篇文章还好说,只有1万7千字左右。
然而,贾环并不清楚王夫人轻飘飘的一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能做最坏的打算。第二天下午放学后就来到王夫人的正房中抄书。
王夫人要抄的经书,用的是上等徽墨,产自泾县的宣纸。贾环提着紫毫笔,坐在书桌前,用正楷工整的抄录着《道德经》。
王夫人房中的笔墨纸砚都是一套产自的徽州高级货。比贾环自己平时用的不知道好多少倍,属于文化范畴的奢侈品。当然,王夫人不识字,文房四宝备着给贾政用。而贾政等闲是不提笔写字的。用的最多的人实际上是贾环。
笔墨焕发着书香气,贾环沉心静气,默诵着道德经,一个字一个字的跃然纸上。
彩霞穿着葱黄色的裙子,在一旁看着,侍候,白净秀气的女孩子,小声赞道:“三爷,你写的字真好看。”
王夫人的正房很宽敞。贾环坐在这头,听她们说话都是有些隐隐约约。彩霞小声说话并不虞给王夫人她们听到。
贾环就笑了下,小姑娘大约有些懵懵懂懂的男女感情意识吧,开始和他亲近。见光线有些暗,搁下笔,说:“彩霞,你帮我拿两盏灯过来。”
他的毛笔字功底进步的很快,天天写字,想不快都难。当然,也没到什么书法家的层次。仅限于好看这个层级。
“嗯。”彩霞会心的一笑,去帮贾环掌灯。
正说话间,贾宝玉一副锦绣公子的模样从门外进来,俊秀非常,身后跟着媚人等几个丫鬟,“娘。”
“我的儿,你这是从哪里来?还喝了酒?”王夫人欢喜的将宝玉搂在怀里,摩挲着他的脸,笑着问道。
宝玉伏在王夫人腿上,大圆脸红彤彤的,仰头含住王夫人塞到他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