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二百三十七 又一个被震住的(上)(2 / 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点。一次三个平面,坏了肯定不止是坏一块,而是三块。

“另外,小面积平面的粗加工,目前我们虽然还没有那个尺寸的磨床,但改造起来并不是特别的投入大。”技术管理人员侃侃而谈道:“但如果换成大面积磨床,那更改的就多了,虽然只是粗加工磨床,可巨大的面积改变带来的是质变。投资大不说,还需要极长的时间。”

“再有,面积越大,重量越大,由此带来的平板形变也越大。”技术管理人员还是做了一番思考的,说的语重心长:“为了双双研磨,肯定要多次起吊,必然带来精度的降低。除非特别为此再研发一个大型双平板研磨机械,这又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

“小郭,我不是针对你。”技术管理人员的确是没想别的,只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但是上手就是三米乘三米的大板,风险太大。还是从小的开始,一步一步来吧!”

从正常的加工制造角度来说,这个技术管理人员说的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发展思维,经验都是从一次次的成功或者失败中积累的,而且还得是从有可能实现的过程中积累。要是上来就放一个大火箭,明知道不可能而为之,那还能积累什么经验,除了教训,不会有别的。

可从郭泰来的角度来说,他担心的这些完全不会发生啊!郭泰来肯定不会用三块平面互相参照来制作绝对平面,他现在的360度3D测量精度可以达到5纳米,加工精度50纳米,比芯片里的加工精度还要高啊。只要用目测就能测出平面上哪块高哪块低,而且误差不会超过50纳米,别说基本上不太可能失败,就算是失败了,也真就是一块铸铁平板的损失而已。

问题是郭泰来自己的加工手段不能说啊!至少不能完全说出来,他可以说自己加工精度很高,可以说自己手工独特,可以说自己加工时间短速度快,可纳米机器人的事情,他是一句话都不会说的。

这就成了一个矛盾点。这边技术管理人员不敢彻底信任郭泰来的技术,生怕因此而耽搁项目并带来损失,另一边郭泰来又无法证明自己的技术实力,所以双方有了分歧。

“要不这样,我只要两块释放好应力的铸铁平板。”郭泰来没办法一下子说服技术管理人员,只能拿出自己对付员工们的办法:“给我一周的时间,我做两块你们测量一下。在此期间,该做的准备工作还可以继续做,不会耽搁,怎么样?”

学校的人从上到下肯定是力挺郭泰来的,现在是部委的技术管理人员相对谨慎一些。不能说人家事情办得不对,他那么考虑也有他那么考虑的道理。郭泰来这么说,已经算是给足了面子,王教授和系领导二话不说,立刻支持。

相对来说,这个倒是勉强可以接受的。不耽搁准备工作,最多也就是两块铸铁平板和一周的时间,而且时间完全可以不算,技术管理人员在权衡了一番之后,终于点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