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二百七十一章 让他们告去(1 / 2)

对付举人老爷为首的士绅集团可不比对付秀才那样简单了,因为前者所拥有的财富是后者远远不能相比的,在乡里的地位更是后者拍马而不及的。○

举人老爷们对于乡里话语权的垄断具体表现为他们对乡里的统治权,这得益于历朝历代皇权不下乡的传统。基本上除京畿直属的特殊区域,官府对于乡间的治理权都是下放给当地士绅的,而代替士绅对当地进行管理的便是保长、甲长。而能出任本地保长、甲长的又都必须是士绅所认可的人选,否则他们是无法代替士绅对乡里进行管理的。

太平军想要在香山立足,并且发展壮大,就不可避免要和当地土著势力发生冲突。这个冲突可以是温和的,也可以是暴力血腥的。若是太平军只是明军的一支普通兵马,周士相也只是南明政权的一员普通将领,那他大可继续执行从前的皇权不下乡制度,只在太平军需要钱粮的时候通知下面的宗族士绅,再由他们让保甲长去百姓家中收取就行,同样,太平军需要夫役的时候也采取如此程序。

可问题的关键是周士相乃两世为人,所以他不会接受这种毫无效率且对农民伤害极大的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有利的是那些士绅和保甲长,产生的浪费和骂名却是太平军的。太平军的壮大和反清的长期艰苦性决定太平军需要在香山建立一个有效动员制度。这个有效动员制度不但包括钱粮,更包括人力。

一个官府、一支军队、一个领袖,一种信念!

在此信念下,存在于香山各地的士绅和保甲长们无疑就成了周士相的绊脚石,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们消灭,但这样做的后果就会让太平军的名声大坏,毕竟这个时代掌握话语权的就是这帮地主士绅。而且周士相没有理由拿那些没有逃跑的士绅开刀,毕竟太平军打着的是大明军队的旗帜。也是奉永历朝廷为正朔的一支军队。

在从前没有和明军接触前,周士相想怎么样做都是他的事,没有人会管他,因为不管他承认不承认,他所建立的太平军就是流寇。可在和陈奇策等明军接触以后,又得到了明朝广东总督衙门的认可,他再干杀绝士绅的事就无法对外交待了。

打土豪分田地这种事情听起来美,但真正实行起来可就难了。历朝历代农民起义无不是以此做为造反口号,可真正能成功的却没有一个,无数次农民起义的成果最终不都是被和地主士绅合流的家伙窃取了吗?就是大明朝的开创者洪武皇帝不也是因为得到了地主士绅支持才开创了大明260年的基业么。倘若当年洪武皇帝依旧是打着明教旗号,没有得到刘基等地主士绅中的精英支持,这大明还能建立?

周士相到香山来,就是要一改从前的政策,他是真心要在香山发展,因此他不可能搞什么打土豪分田地,但是这不意味着他不能做些其他的。

曲线救国这个词听起来不好,但要看怎么做。

周士相不能杀绝留在香山的地主士绅,也不能强抢他们的家产。但他能剥夺他们的统治权。

周士相的第一步就是以新会县衙名义正式发出榜文,自即日起,属香山县治的十个坊都一律由坊改回乡,如良字都更为良字乡。永乐都更为永乐乡。

坊都更名的事情没有引起地主士绅们的反对,因为宋朝的时候香山所属的坊都就是乡,洪武十四年才改的坊都。既然以前就叫乡,那么现在改回去也没什么。不过就是公文上名称的不同而矣,没必要大惊小怪,太平军初来乍到的有些动作也是再所难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