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取梨事,哪里有那么复杂?”吴应熊很是困惑。
吴应麒也一脸不解的问道:“为何要三思而行?”
吴三桂道:“为何要三思而后行,却是因为你们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而不是一昧做同样的选择。”
父亲的话让两兄弟一头雾水,吴应熊问道:“父亲以为孩儿会碰到些什么情况,又该如何选择?”
吴三桂道:“比如说,在家人之中,碰到这类情况,你该如何办?”
吴应熊反问道:“父亲认为儿子该如何办呢?”
吴三桂没有想到长子有此一问,他愣了下,说道:“儿子须学孔融,取那小梨。”
“儿子谨记父亲教诲!只是儿子在想,父亲为何让儿子取小梨,而不取那大梨?”
“在家人之中,父母既为尊长,你须有孝敬长辈之心。因此,你不能与父母争大梨!除了父母之外,还有兄弟姐妹,既是兄弟姐妹,你须顾置兄弟姐妹之情,所以你也不能与兄弟姐妹争之!”
吴应熊点头道:“儿子谨记。”然后又疑惑地问道:“若兄弟姐妹要取大梨,怎么办?”
长子的这个问题让吴三桂再次愣住,随即很是不快的斥责道:“身为兄长,你只需记住自己该如何办就行了,至于兄弟姐妹们,由的他们自选。”
吴应熊没想到父亲会突然发火,吓得赶紧答道:“儿子谨记!”
一直在听的吴应麒却问道:“父亲,你叫大哥取小的,那么谁该拿大的呢?是我么?”
吴三桂哭笑不得地看着次子,真不知说他什么。
“除此之外,父亲认为还有几种情况呢?”吴应熊在沉默后却突然又发问。
“还有三种情况。”
“哪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儿子处在众世俗之人当中。”
“那儿子应该怎么办?”
“你应该先取,且必须取大梨!”吴三桂不容置疑道。
吴应熊听后若有所思,接着又问:“第二种情况呢?”
吴三桂道:“第二种情况是儿子处于众圣贤之士当中。”
“那儿子应该怎么办?”
“你应该最后才取。”
“第三种情况呢?”
“第三种情况是你们当中既有圣贤之人,又有世俗之民时。”
“儿子如何办?”
“你应该在世俗之民后圣贤之人前取梨。”
听完父亲的三种取梨之道,吴应熊很是迷茫,似懂又似未懂,他对父亲道:“父亲教儿子此三种取梨之法,儿子觉得其道理太过深奥,不知父亲能否给我解释?”
吴三桂刚要开口,次子吴应麒却道:“父亲,我才不管什么三种情况呢。在我看来,只有一种情况,也只有一种方法!”
吴应熊看向弟弟,问道:“只有哪一种情况,一种方法?”
吴应麒道:“对,在我看来,不管是世俗之人也好,还是圣贤之人也好,都是外人。因此,对我来说,就是在外人之中时,如何取梨。”
“那你怎么取呢?”
“当然取最大的梨。”
“为何?”
“能有大梨取却不取,那是虚伪。我可不愿为个虚名而弃了实惠。”
闻听次子所言,吴三桂眼睛猛的一睁,仔细打量起这个在他看来颇是有点不学无术的儿子。
吴应熊却有些生气,他道:“二弟,父亲要我们分三种情况取梨,怎的到你这便只有取大梨一途呢?”
“不是吴家人,我便只取大梨,难道要让大梨给外人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