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定而道:“世子爷上不会。”
沈顷抬眸。
“夏氏只是一介美人,家族出身都不高,而赵夫人却是灵川赵氏一族的长女。换言之,罔论赵氏,她身后还有李氏一族,不到万不得已,世子爷上不会动她。
“世子爷上,您登基未久,前朝势力又甚是稳固。世子爷上不是不敢动,而是不能动。”
她的声音轻悠悠的,恍若一道风,卷起了男子眼底的墨色。
郦酥衣温柔上前,“所以世子爷上,您要委屈妾身。”
沈兰蘅的眸光微微一晃。
“因为妾身身后没有势力、伶仃无依。即便妾说了,今日便是赵夫人要给妾灌避子汤——或许更甚,哪怕有一天她们要除掉的并非妾腹中胎儿,而是妾的命,她们逼着世子爷上要妾死”
不等她说完,男子忽然上前,止住了郦酥衣的话。
“别说了。”
他伸出手,轻轻压在少女唇上。
“你不会死。”
“妾会,”萧妧唇上是鲜艳的口脂,些许染在男子的指腹上,女子张了张唇,忽然咬住他的指尖。
男子身形随之一顿。
她道:“妾会死,有一天,妾会离开世子爷上。或是被送去楚国,或是被送去燕国,或是”
萧妧眼中的光亮一暗。
“或是,永远地离开世子爷上。”
晚风拂过,月色落在她清澈的眸中。沈兰蘅看得心痛,连忙又将手指抽出,将她的唇死死按住。
“不会,”他坚定道,“本世子说不会,就是不会。”
“你不会离开本世子,无论其中有何人在阻拦。”
口脂的颜色鲜艳而魅惑,让人忍不住去采撷。
“本世子发誓。”
他忽地一垂首,轻轻咬住女子双唇,声音也变得有几分低沉。
“谁若是拦,本世子便贬了他;谁若是想要你的命,本世子就先要了他的命。”
男子双唇轻轻覆在她的唇上,将那一抹艳色慢慢吞噬干净。
萧妧微怔。
又闻他坚定而道:
“本世子保证,本世子不会让你再颠簸流离,不会让你再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沈兰蘅的语气逐渐加重,嘴上的力道也一寸寸、愈发加重。
萧妧吃痛,轻轻“嘶”了一声。
趁着她吐息的瞬间,他突然一下子侵入。萧妧还未来得及反应,对方竟一下子侵占了她的唇齿。这一回,他的动作不似先前那般青涩,反而还带了暴躁的气息。女子骇了一骇,转瞬间便闻到一阵血腥味。
他竟
把她的唇咬破!
郦酥衣惶惶往后退了半步,沈顷又岂肯饶过她,紧紧地逼着她,直到她的身形完全抵在树干上。
肩头一沉,他又按住她的肩膀。
她的呼吸发乱,眼中似有惊惧之色,想一只误入了密林的小鹿,看得人心头发软。
没来由的,他的眸光又一寸寸柔软了下去。
沈兰蘅捧起少女的脸,借着月光,他完完全全地看清了自己在她唇边留下的痕迹。美人的下唇微微发肿,唇边更是蹭上了一些口脂,鲜红得不成样子。
一红一白,与她莹白的肤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男子眼中却无任何歉意,他小心翼翼地捧着少女的脸颊,一点点地、轻轻地,让她抵在身后的树干之上。
忽地一道夜风吹过,树影舞得妖冶婆娑,直直照入沈顷眸中,映得他的目光隐忍地晦涩。
少女楚腰纤柔,身形娇软。
他心思如潮。
让他忍不住低下头,再次惩罚性地,咬了咬她的嘴唇。
“以后不许再说胡话了,知道了吗?”
黑云倾压,周遭风声愈大,也将人身上吹刮得愈发寒冷。冷风侵袭着少女孱弱的身段,于她正前之方,长襄夫人一改面上慈祥之色,冷声质问她:
“你说不是你,可你既不说在场的还有何人,又不说自己为何晕倒在此处。前些日子我便一直想问,你瞒着府里人鬼鬼祟祟跑到万恩山究竟是为了何事,今日你若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这三十三道鞭刑,你可就真是挨得不冤。”
疾厉的风声与对方的话语一同袭来。
“你这般委屈,那便同老身说说,若那婢子真不是你杀的,在场的除了你,究竟还有谁?!”
“是啊,夫人。您说说,昨日还有何人在场?”
“对啊,究竟还有何人在场……”
罔论老夫人怎么说,一直伺候郦酥衣的婢子玉霜也了解她的脾性,世子夫人性子温软,怎会行如此残忍之事。
她忍着上前的冲动,一双眼望向郦酥衣。
“夫人,您快说说。说出来,老夫人自会为您证明清白。”
会为她证明清白吗?
郦酥衣眸光晃了一晃。
倘若她现在开口,杀死秋芷的,正是她们敬仰的世子爷呢?
不等郦酥衣言语,院门口,忽然有人高唤出声:
“世子爷,您怎的下衙回来了?”
沈顷竟回来了。
她跪在地上,闻声朝后望去。远远地,便闻见一道若有若无的兰香。那人一袭雪氅,在侍人的簇拥下正朝这边走来。
路过她时,沈顷下意识朝她看了一眼。
“母亲,”男人端正朝座上一揖,问道,“酥衣她犯了何罪?”
老夫人气得说不出话,未出声,只朝着芸姑姑抬了抬下巴。
后者走上前。
“世子爷,世子夫人昨夜杀了名婢女,老夫人如今正在审问她。”
“杀了人,”闻言,沈顷又问道,“她杀了何人?”
芸姑姑答:“是夫人的陪嫁丫鬟,秋芷。”
“如何杀的,在何时何地杀的?”
“应是昨天夜里,就在此处,用匕首杀的。”
即便有侍人清扫过,可地上仍残存着斑斑血迹。沈顷眸色微疑,瞟了眼地上。
紧接着,他又问:“凶器在何处?”
“凶器……”
她这边还未答,立马有侍女走上来,怯生生地呈上一把匕首。
“便是这把匕首。今早奴婢来望月阁时,地上就掉着这把匕首,夫人的手上都是血迹,晕倒在那里。”
沈顷目光落在那柄沾了血的匕首之上。
只一眼,他登时愣在了原地。
紧接着,他下意识摸向自己空飘飘的袖袍。
不可能。
因是常年行军打仗,风里来雨里去,沈顷养成了防身的习惯。即便是回到了京城,他也成日在袖中藏着一把匕首。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是不会将其取出来。
而如今,那应藏在他袖袍中的匕首,如今却出现在他的面前,出现在这大庭广众之下。
而他的母亲,此刻指着那把他绝不会认错的匕首,同他讲。
他那胆小柔弱的妻子正是用这把刀,杀死了她的陪嫁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