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8章 世界人民爱战争(1 / 2)

抢救大明朝 大罗罗 3413 字 11个月前

谁爱战争?

这是大历史学家朱仲树在《大明通史》当中提出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大章节的名称。他在这个章节当中,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和当事人的回忆,解释了给全人类造成了巨大创伤的“第二次世界统一战争”的必然性以及源动力。

而首先要回答的,则是“谁爱战争”的问题。

在另一个时空,这个问题早就有了标准答案。热爱战争的当然是专制王朝的君主、独裁者、大资本家、军阀、官僚等等……在发动战争的罪人名单当中,肯定是没有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比如工人、农民、学生等等。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自带正确的光芒。

而且这些中下层的人民群众,即便热爱战争,他们也无力发动一场世界大战啊!

他们又不掌权,也没有多少钱去推动收买当权派,而且在第二次世界统一战争爆发前的1900年,大部分参战国的民众并没有选举权。

但是朱仲树这个亲眼见证了两次世界统一战争的大历史学家,却给出了“很不正确”的答案。

他认为,第一次世界统一战争的确是一群高高在上的肉食者发动的。虽然也有转移内部矛盾和消耗一下过剩产品的考量,但是他们是可以选择和平的。但是这群肉食者在第二次世界统一战争前夕却已经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因为当时各国的革命情绪和民族主义情绪都非常高涨。

虽然大部分国家没有民主制度,但这并不等于国家的统治者们可以为所欲为。因为和几十年前的第一次世界统一战争前的情况不同,列强各国都在这几十年间清扫了封建制度,废除了领主制和农奴制,还贯彻了义务教育,多多少少还实行了新闻自由……即便没有新闻自由,以当时各国政府的执行力,对于私自刊印发行的小报根本无能为力。所以各国的新闻检查制度形同虚设,上位者根本不知道怎么控制舆论——他们从来都没有治理过那么多识文断字的老百姓!

而且也是第一次碰上一个廉价书籍和报纸“大爆炸”的时代!

在几十年前,除了少数人口较少且发展良好的国家,大部分列强国内能够看完一整部小说的人只占少数。而且当时的书籍报纸都比较昂贵,发行量也不多,只有少数知识分子能够大量拥有。

而在1900年前后,大部分列强国家都已经实行了几十年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年限也从刚开始的4年逐步增加到了6到9年。

与此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狂潮也将纸张、油墨、印刷机这些东西变得非常廉价,人人都可以轻松负担。

所以当第二次工业革命到达高潮的时候,爆炸的不仅是生产力,还有人们的思想!

而各种思想搅和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再各自一番站队后,就出现左右两极分化的情况。左翼要革命,右翼要征服,而站在中间,倾向维持现状的才是君王、官僚、富豪。

如果没有经济危机,左右两极还会往中间靠,形成中左和中右,局面还比较好控制。毕竟君王、官僚、富豪们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财富,必要的时候洒点出去,收买一下人心就行了。

可问题是当第二次工业革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各国都积累了相当多的过剩产能和支撑这些不良资产的贷款……而且掌握大权的各国领袖并不知道应该怎么消化这些过剩产能和不良贷款。

因为他们还不习惯用印钞机去解决问题,而且也没办法印……当时各国都在实行金银复合本位制,货币挂着贵金属的锚,根本没有办法随便印刷。

没有办法印钞票去解决短期的痛苦,也没办法控制汹涌的舆论,更没办法管住数以亿计想要通过一场剧烈的变革扭转自身命运的头脑……那就只有选择向右转了,因为向左是不可能的。而且向左一样得打仗!

区别只是一个外战,一个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