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财政仙术(1 / 2)
这一次苏泽并不是一个人前往苏松,他除了带上了负责户部的财政大臣方望海,还带上了曾经在苏松任职的教育大臣申时行和司法大臣何心隐。
坐在马车车厢中,苏泽看着何心隐苍白的脸色,忍不住说道:
“柱乾兄,你刚刚呼吁要立法保障,限制劳工的每日最高工作时长,你自己怎么就带头违反呢?”
车内的人都笑了起来,大家都是知道何心隐是一个工作狂,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甚至到了苏泽强制给他放假的地步。
这一次前往苏松剪彩,就是苏泽强行拉着何心隐来的。
何心隐笑了笑说道:“大都督我这就好好休息。”
苏泽开了玩笑,众人都放松了一些,方望海看着窗外的工坊说道:
“这苏松真是日新月异,一天一个样子啊。”
何心隐和申时行也透过玻璃,看着窗外的苏州府,他们三人都在苏州松江任职过,自然知道这里的变化。
方望海又看向苏泽说道:“汝霖,要不是徐州和苏松这两条铁路,钢铁厂生产的钢铁都卖不出去了,要我看应该继续建造铁路,将更多的城市连接起来。”
“我听说除了苏松二府,很多城市的制宪会议代表也都在呼吁,要在本地建造铁路呢。”
因为是私下的场合,苏泽对着方望海说道:“岳丈,建造铁路这事情一定要慎重啊。”
方望海疑惑的看着苏泽,明明建造铁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为什么苏泽说要慎重?
苏泽当然知道铁路的重要性。
苏泽非常重视铁路。
如果说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那铁路就是工业革命最大的成果,没有之一。
这个道理,在苏泽担任东南大都督之前,是完全不理解的。
铁路是陆地上的钢铁战舰,造铁路就和造舰差不多。
之所以铁路这么重要,最大的原因是钢铁。
东南的钢铁过剩了。
是的,在吕氏父子不断的推进新的炼钢术,在东南兴办各种钢铁厂之后,东南的钢铁过剩了。
锻造农具和火器,消耗不掉那么多的钢铁。
工坊里的机器,也只有一部分部件需要用到钢铁。
钢筋混凝土的大楼,造价成本实在太高,只有一部分官府投资的建筑物才会使用。
除了铁路,没有能够消耗大量钢铁的产业了。
钢铁,是东南第一个产生了过剩的产业,而偏偏在这个时代,除了东南,根本没有地方倾销这些钢铁。
铸炮?难道制造武器最后来打自己吗?
对于武器的出口,苏泽一直非常谨慎。
技术是很容易扩散的。
就比如燧发枪,其实原理上并不复杂,大明那边不能造出来,主要是没有制造弹簧的工艺。
可是靠着在战场上得到了的燧发枪战利品,大明的工匠也修复了燧发枪。
甚至还有一部分大明工匠,使用牛筋制造了弹力弹簧的扣发装置,也能手搓一些燧发枪了。
很多技术,只要说清楚了方向,跟进的时候根本没有太大的难度。
这就是所谓的“技术扩散理论”,也就是说先发的技术国家,需要花费更多的资源去研发新技术,而后发国家只需要集中精力“抄袭”先发国家的技术,就能以更小的代价更快的的速度追赶上去。
苏泽穿越前的时间线上,自己所在的国家就深谙这套理论。
生产的钢铁就算是用来铸造火炮,也消耗不了这么多的钢铁,所以最好的去处就是铁路了。
铁路能够消耗大量的钢铁,拉动钢铁厂的剩余产能。
而苏松铁路又是通过民间募集资本的铁路公债建设的,对于东南内阁来说根本没有花钱。
这一来一去,实际上等于是用民间募集公债的钱,来购买了东南过剩的钢铁。
在方望海看来,铁路简直就是财政戏法,不,是财政法术,等于让户部凭空多了一大笔钱,还是让百姓自愿掏出来的钱。
苏泽苦笑着,就连申时行也看向苏泽,不知道他为什么对铁路这么慎重。
苏泽为什么对铁路慎重,是因为这种基础建设投资,其实都和某一个产业很像。
正是那一个产业,让苏泽穿越前的中华,实现超越时代的极快发展。
那个产业,等于将国民的财富,将六个钱包用几乎于“自愿”的方式集中起来,甚至透支了国民今后十年乃至于三十年的财富,全部交给了政府。
而政府则用这些钱撬动了国民几十年财富的杠杆,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基础建设,从而完成了西方走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城市化进程。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万事万物都有代价,今天的蜜柑可能就是明日之毒药。
这就是苏泽成为东南大都督后时刻铭记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