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96章(1 / 2)

第96章

化远三十八年春。

京城。

会试成绩一出, 笼罩在京城上空的紧张气氛瞬间消散。

成绩出来了。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

还有些落榜的书生忍不住作诗,道尽辛酸泪水。

什么燕台挟策苦风尘,又向都亭问去津。

海国迢遥千里道, 天涯流落一归人。①

后面还有什么, 看云空有泪沾巾。②

再有什么泪溅春水只分流。③

甚至有举人直接写了弃考书。

大意是以后再也不考进士, 专心进学。

这种情况, 一般都是认为自己进士无望的,以后再也不想继续考试。

而那个神通广大的书店统计,今年弃考的举子极多。

好像是因为,看到排名第一纪元的年纪,再对比自己的年纪,不由得悲从心来, 决定不再考试。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过大,很容易让人产生绝望之感。

而他们一看到纪元的年纪,那种绝望自然涌上心头。

半世芸窗穷万卷。

结果呢?

已经不用多说了。

自然也有说,不能跟纪元比。

他们过来就是争第二的, 第二又怎么了, 第二也是好名次。

可见不管弃考也好, 继续也行。

都不是一个纪元决定的。

那些本来就想弃考的人,不过是因为纪元的存在,多了个借口而已。

所以消息传到纪元这,他并不觉得是自己的缘故。

他这份心态让人暗暗钦佩。

要是他这个年纪的普通人听到这种消息,难免会内耗一会。

但纪元才不这样,他基本不会把不是自己的过失揽在身上。

会试成绩揭晓后。

正榜的考生们, 自然要准备接下来的殿试。

而副榜考生, 真如之前说的那样,吏部准备给他们任派教职, 但个个跑得比兔子都快,要么直接不说自己住哪,让吏部根本没办法派官。

吏部也跟他们想的一样,不会太为难举人们。

不过要是有人愿意去做教职,那还是可以安排的。

可绝大多数举人,都是收拾东西回乡,准备三年后再考。

他们读书这么多年,不是为了去做教书匠。

黄卷青灯,磨穿铁砚。

为的,是做官,不是旁的。

眼看京城空了下来,三千九百多考生,走得只剩几百。

正榜的一百七十考生,无论名次高低,基本都喜极而泣。

高兴过后,则更加紧张。

殿试。

殿试要来了。

殿试决定了他们被分为具体的名次。

确定你是一甲,还是二甲,又或者是三甲。

其他的先不论,只看品级就知道区别。

一甲第一,直接是正六品的官员。

第二第三则为从六品。

二甲进士,正七品开始做起。

三甲则是八品官。

名次的差别,就是这么大

后续的选用不用再说。

三甲对于真正有学问的来说,恰似鸡肋。

否则不会有那么多考生,干脆避之不考,等到准备充分再说。

一个好的起点,就代表一个好的前途。

比如正荣县之前的县令林大人。

他做县令的时候便是正七品的官员,在正荣县辛辛苦苦四年多,方升任到六品,去其他地方做官。

而这六品,还是因为政绩突出,加上聂家给的补偿,这才没有从正七到从六,从六再到正六。

每个品级之前的差别,就是这么大。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一甲是不想了,二甲总要奢望一下吧。

特别是名次靠前的考生,此刻可比会试前还要用功努力。

更别说,其他考试都是官员做考官。

殿试则是皇上做主考。

甚至都在皇宫内考试。

今年听说在皇宫的主殿,奉天殿举行。

那地方可不是轻易能踏足的。

至于殿试的规则,跟其他考试差别极大。

基本流程为。

临轩发策,就是当场出题,而且只有一题策论,给皇上献策。

头一天做题。

第二天阅卷。

第三天上午读卷,确定前三名次,当天中午放皇榜。

至于考试期间,勤奋点的天子,甚至会监考。

虽然只是过来转转,但也会让考生们紧张万分。

三天之内,从考试到阅卷再到发榜,再到传制,再到唱名,甚至当场赐宴,发公服。

一气呵成。

考试时间短,放榜的时间也短。

不用焦急等待了,惊喜吗?

很多考生会问,这到底是惊喜还是惊吓啊!

不过好处在于。

只要入了殿试,一般不会落榜,这就是一个排名的考试。

为了彰显皇上恩德圣明,只要来了,就有功名可拿。

这大概就是真正的慰藉了吧。

一直到皇榜揭晓,当晚还会有宴会举行。

所以这既是殿试,也是荣耀。

两三天之内出成绩很痛苦。

可出成绩之后,马上开表彰大会又让人忍不住向往。

多少读书人,梦想的不就是在殿试大展身手。

不说了,准备殿试吧。

纪元殿试前倒是不安生。

主要名气在外,不少人都过来请他过去说话。

好在要准备殿试,全都被他以这个理由婉拒了。

也有人亲自登门,都被邬人豪直接打发。

以邬人豪的身高体型,打发几个人,还是轻松得很。

京城里面也有其他消息。

比如太子从四月初去祈福,估计五月初会回来。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也够久了。

再有,便是皇上身体不错,已经在上早朝等等。

似乎一连串的,都是好消息。

但最近还有意外的人找上门,那就是球混混王力他们。

上次被纪元一通说,他们有段时间没上门,现在过来气势也低了,说是要找武营商量事情。

说是找武营商量,其实是想看看纪元的想法。

聊的,自然还是蹴鞠的事。

年后到现在,他们一场球都没踢,现在都四月下旬了,五王爷那边也没有喊他们。

有小道消息说,五王爷可能不要蹴鞠队了。

他们这些人都会被遣散。

听到这个,球混混们自然慌张。

想要找武营,或者纪元给个办法。

他们肯定给报酬。

说句不好听的,蹴鞠队解散,有功名的武营他们可能还有安身的地方。

他们就没有了。

回庆兰府?

那又有什么用,庆兰府府学本就因为五王爷喜欢蹴鞠,才让他们过去。

如果五王爷不喜欢,肯定不会养着他们。

反正他们的去处,是个大问题。

想来想去,他们认识的人当中,最聪明的就是纪元了。

纪元也是诧异。

没想到对方会找到他。

不过对此,他也没什么好说的,只道:“不如早点收拾,然后回老家。”

“趁着手里还有钱,找个正经的营生,实在不行去教人踢蹴鞠。”

可这东西,到底谁会喜欢?

球混混王力等人也是急昏头了,见纪元并不愿意搭理他们,干脆离开。

纪元不理他们,但自己人还是要理的。

纪元对武营他们道:“你们身上不是还有官职,要不然提前去营司报到,若有合适的位置,你们也能提前过去。”

武举之后,按照大家的成绩排名,他们身上都有虚职。

邬人豪是从六品的护卫,武营跟刘军则为巡卫。

但他们又被五王爷要过去,这些职位并未真的落实。

既然蹴鞠队要没了,他们提前去营司走动走动,肯定没错。

这也提醒他们三人,武营更是兴奋。

他早就不想在五王爷的蹴鞠队待下去了,现在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离开。

这算小插曲,剩下的时间里,纪元还在备考殿试。

白和尚,高老四也很是认真。

殿试只有一道题,考的就是时务,大概就是给个现实的问题,让考生们给出解决的方法。

要说具体的要求,自然是有的。

首先是格式,格式必须以:“臣对”,“臣谨对”这种特殊的方式开头。

写字不能靠边,纸张尾部至少要留八行。

每行文书只能写二十二个字,多一个都要作废。

字数则为一千九百二十四个,基本都在这个范围,如果多了或者少了,就要你文章优劣。

这样的考试确实死板,但可以让当时的考官快速阅卷,以及让皇上看得清楚。

殿试,到底还要皇上做主。

惫懒一点的皇上或许懒得管。

天齐国当朝皇上,显然不是这种人,他肯定是要抽查看的,下面官员更会认真。

三人连夜奋笔疾书,只希望临阵磨枪不利也光。

而他们这些中榜的新科进士们,他们的书信也随着快马加鞭,送到全国各地。

他们三个的,肯定是送到建孟府。

高老四送到府城家中。

白和尚的送到青云寺。

纪元的两封给到殷博士跟蔡丰岚。

剩下的则送到正荣县。

四月二十二寄的信件,快马加鞭,总算在二十八那日送到建孟府。

殷博士看到是纪元的信件,立刻拆开看。

府学研学处的夫子们也有些忧心。

因为他们知道,纪元上一封信刚来不久,他信里写了担忧,看那语气,大概这次是不中的。

虽然大家都能理解,这毕竟头一次去考会试,中了才稀奇,不中很正常。

但遗憾这种心情,多多少少都会有。

甚至还在想。

纪元这样的天才都考不过,到底谁还能过会试啊。

难道如今的考试那么难吗?

抱着这样的心情,殷博士再次收到纪元的信件,这信件稍微算算,就知道是放榜之后快马寄来的。

也就是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