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320章 戏弄一众大佬(改)(1 / 2)

李恪徒手抓箭,不光是救驾有功,可以说在群臣面前,也是大大的露了一次脸。

只不过,即便他身手矫健,反应超乎常人,但总归是血肉之躯。

所以在抓住疾驰中的箭镞后,还是在剧烈的摩擦下,被箭杆带走了一小块皮肉。

虽说伤的不重,但是看着他手上,鲜血淋漓的样子,还是蛮唬人。

所以,大受感动的李世民,吩咐李恪随着御医下去包扎伤口。

李恪临走时,看到最后的画面,就是后知后觉的大哥太子李承乾,从马背上跳下,急慌慌的跑到父亲李世民面前,脸色苍白如纸,五体投地的跪倒在地,向李世民请罪。

依稀听见太子李承乾请罪的声音,带着深深的自责与恐惧。

“父皇,儿臣无能,险些酿成大祸,请父皇责罚!”

听到太子李承乾的这句话,李恪没有幸灾乐祸,甚至有些同情他。

因为他差一点就成了那弑君之人,到时候别说什么皇位了,这个太子也算是当到了头。

后面李世民是如何回答,又是如何应对的,因为李恪已经走远,就无从知晓。

只不过,今日之事,非战之罪。

以李世民的尿性,应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事。

但身为储君,李承乾的失误也是不争的事实。

今日之事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也算投下了一枚震撼弹,对于未来的局势如何,暂且还不知道,但或许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只不过,这一切都不关李恪什么事了。

因为手上受了伤的缘故,就算包扎完伤口,继续狩猎也已经不现实。

所以,等到手掌包扎完毕后,李恪就准备去向李世民请辞。

不过,等到他才从御医所在的临时帐篷里出来,就看见外面的那些宫女和内侍们都在收拾行李。

就连营地中一大半的帐篷,也都被拆解,折叠得整整齐齐,准备装上马车。

这一幕,让李恪有些微微错愕。

但转念一想,似乎又能理解。

因为先不说太子李承乾那一箭带来的影响,光是关中发生地震,估计李世民就已经有些坐不住了。

要知道,李世民可是立志超越秦王汉武,成为千古一帝的存在。

关中作为大唐的核心腹地,一旦发生地震,其影响绝非小可,不仅关乎民生安危,更可能动摇国本。

因此,李世民焦急赶回长安,倒也情有可原。

李恪带着小二来福,穿过忙碌的人群,朝着李世民所在的行辕走去。

沿途,不少官员和侍卫纷纷向他投来敬佩的目光。

毕竟,徒手抓箭这种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更何况还是在如此危急的关头,救下了圣上的性命。

光是这份勇气和胆识,就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对着四周看向他的人,温和的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李恪就径直的来到李世民所在的行辕前。

行辕内,李世民居中坐在一张宽大的案几之后。

两侧皆是跟随李世民前来狩猎的文武大臣。

其中,一位身着朝服,面容沉稳的大臣正出列站在众大臣中间,朝着李世民上奏。

“陛下,按照以往的惯例,地龙翻身,有可能后续还会发生,而陛下万金之躯,实在不宜妄动。”

“万一回京途中,再遇地龙翻身,恐有伤龙体,实为社稷之不幸。因此,臣建议,陛下可暂留此地,待局势稳定后,再迎陛下归朝。”

听到这位吏部侍郎的话,一旁的房玄龄眉头微皱,却也并未立即反驳,似乎在权衡利弊。

作为跟在李世民身边的潜邸老臣,他自然知道李世民的性格与抱负。

更明白,若是此刻关中地震较小也就罢了。

可若是关中地震较大,百姓受灾严重,陛下不在长安坐镇中区,未曾及时了解灾情,下令救灾。

到时,灾情蔓延,民心动荡,恐会生出诸多变故,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与恢复。

想到这里,房玄龄抬起头来,扫视了一圈殿内众人,见无人起身,他就欲起身,陈述自己的建议。

只不过,还没等他站起身子,就看到一个殿前力士掀开行辕的帘幕,小跑着来到李世民的面前。

见到这一幕,台下文武大臣都下意识坐直了身体,皆以为是长安来了消息。

唯恐长安又生变故,要明白,不说太上皇李渊,皇后长孙以及诸多皇子公主皆在长安,若真有紧急变故,估计就算是英明神武的陛下,也按耐不住。

力士行至李世民案前,躬身行礼,声音虽轻,却足以让殿内众人清晰听见。

“启禀陛下,燕王殿下在外求见。”

此言一出,行辕内的气氛微妙地变化了几分。

就连长孙无忌也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坐在李世民左下手,也就是他身侧的太子李承乾。

相比较李恪离开时,李承乾诚惶诚恐的样子。

现在的他,又恢复了往日的沉稳,只是那眼神中偶尔闪过的复杂情绪,却难以完全掩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似乎是注意到了舅舅长孙无忌的眼神,他微微侧头,朝长孙无忌露出了一个温和的微笑。

见到太子李承乾的这个微笑,长孙无忌这才微微放心的点了点头。

听到力士的话,李世民的眼神中也闪过一丝意外。

因为自己的这个儿子,或许是性格被懒的原因,又或者是不想受到他的约束。

除了逢年过节那些必要的节日,他很少主动前来找他。

上两次主动找到他这个父亲,除了想要开府外,就是为了一个叫马周的属官。

难得又一次主动找自己,难道是见到今日一连救了自己两次,又想要提出什么要求。

一连经历数次事故,导致李世民这位一向英明神武的君主,此刻也不免心中泛起涟漪。

但很快李世民就恢复了平静,因为在两次救驾的功劳面前,任何个人所求都显得微不足道。

更何况,他这个儿子,在军事上的天赋,目前他还没有太多的表现。

但在政治、商贾、杂学上的天赋有目共睹。

这里,或许是李世民潜意识知道有裴行俨,这个货真价实的大将军在李恪身边,误以为李恪在朔方建立的战功,全是裴行俨的功劳。

因此,先入为主的认为李恪还没有独立领军的能力。

但李恪的商贾之道,以及杂学,毕竟或多或少在长安展示过。

尤其是在长安做生意,以及救助灾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