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问题很中肯,毕竟改革,还是要注重均衡性、普惠性。”
这番话,角度刁钻,直接指向了医改中保基本、强基层的基本原则,将资源倾斜一附院与忽视基层对立起来,试图给李东沐扣上一顶“发展不均衡”、“加剧看病难”的帽子。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李东沐。
李东沐心中冷笑,高志远果然是老狐狸,从之前的直接阻挠,转变为更隐蔽的理念之争和方向性质疑。他从容地拿起话筒,脸上平静淡然。
“高书记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强基层和建高峰确实需要统筹兼顾,这也是我们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不过,我们认为建高峰和强基层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晋阳医科大一附院,作为我市医疗技术的龙头,它的首要任务,就是攻克疑难重症,提升技术水平,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只有龙头昂起来了,才能更好地带动龙身、龙尾。我们通过柔性引才提升一附院的技术水平,最终目的是要让这些技术能够下沉、辐射到基层。”
这个回答很有说服力,也是当前各项工作的推进思路。
高志远没有回应,只是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
“我们正在做的几项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强基层。比如,我们推动成立的心血管疾病专科联盟,核心就是建立双向转诊和技术帮扶机制,一附院的专家会定期到联盟内的基层医院坐诊、查房、带教,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
“其次,我们筹建的区域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并非仅仅服务一附院,它将成为全市乃至周边地区的心血管病技术指导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基层医生可以来这里进修学习。”
“第三,我们正在探索的模拟DIP支付改革,如果未来能够实施,其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效应,将自然促使常见病、多下沉到基层,因为在大医院看小病,在DIP模式下是不划算的。”
李东沐的回答,逻辑严密,将高志远的质疑巧妙地转化为了展示自己系统布局的机会。
“至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我们从未放松。今年市本级财政对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投入同比增加了15%,全科医生培训计划也在扩大规模。我们认为,建高峰与强基层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腿走路,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李东沐的回音再次阐明了“建高峰”的必要性,也展示了“强基层”的实际举措,成功地化解了高志远的这次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