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125章 舆论(2 / 2)

“首辅以为如何?”

能以为如何?闫阁老只有行礼:

“刑部尚书料理诏狱,正是位得其人。圣明无过陛下。”

君臣一问一答,此事便算定谳。底下的大臣垂下目光,虽而各怀心思,却再不向庭中战栗犹如筛糠的赵尚书看上一眼——冢中枯骨,看之何益?相反,此时百人百念,却有一个共识挥之不去:

“皇帝终于要杀人了!”

·

十月二十七日,刑部尚书赵巨卿奉命接管诏狱;十月二十八日,前都御史欧阳进于狱中自杀;二十九日,前宗正令自杀;三十日,礼部侍郎病死;三十一日,又自杀了一位刑部侍郎、病死一位大理寺卿。而至十一月后,更是无日不病殁,无日不死人,以至于诏狱后的小门车马络绎不绝,日日都是奔往化人场的小车。

这样频繁的杀戮频率,即使穆国公世子亦不能不为之喟叹。只能说我们飞玄真君就是这样的,杀人也杀得别出心裁。当年高皇帝杀人,总还是明正典刑押赴刑场;而现在真君动手办事……唉,总是有一种若有似无、颇为阴湿的偷感。

当然,皇帝总不能随意议论。所以穆祺只是悄悄招来了张太岳,提醒他前面埋下的伏笔现在终于可以回收了——譬如正式给于少保平反云云。

“现在的重点是抗倭,所以事情不必闹太大。”世子叮嘱他:“你就悄悄找一个言官上书,请求给于公平反昭雪,再加谥号即可。”

张太岳当然很高兴,但也略有忧虑:“这可行么?毕竟已经是百年前的事情了。”

“当然可行。”世子道:“抗倭的舆论已经起来了,但重点又只在抗倭吗?既然大家都在仔细的回望历史,那由倭寇以降,历代外敌种种残虐的举止,当然也逃不过现在的审视。这个时候平反昭雪,恰恰是顺应民气、顺应人心,绝不会稍有阻力……”

他左右望了一望,压低了声音:“前几天江南的海刚峰送来了消息;他将朝廷下发的小册子及新出版的《凡人修仙》都张贴于大庭广众之处,命官吏历数倭寇罪行,以及通倭的种种罪恶;结果现场群情激愤,难以控制,甚至有数十人当场哭晕了过去——这个情绪……”

朝廷编攥的两百年以来有关倭寇问题的历史总述不过只是引子,它真正引发的是沿海一带被荼毒已久悲愤莫可倾诉的情绪。这种情绪如山崩如海啸,一旦决堤倾泻,那就是汪洋恣肆,绝不可稍加控制;这样的洪流只能疏导不能堵截,只能应和不能抗拒;而皇帝平反于公赠予谥号,恰恰就是惠而不费,应和情绪的一步好棋——至少以此为始,真君可以昭显他与前代皇帝迥然不同的政治态度,从中谋取巨大的声望。

张太岳被说动了,他默然沉吟,显然已经在推敲奏折的用词。

但世子当然是不用理会这些技术性工作的,所以他停了一停,再做指示:

“……自然,涉及到了于公必然要涉及叫——我是说英宗。子孙自是不好评价祖宗的,但总可以委婉一点。圣上不是念念不忘,要为兴献皇帝谋求一个在太庙中的位置么?要是挤占别人的位置,难度可能太大;但英宗庙里的空间还大得很呐……”

张太岳微微变色:“世子是说——”

迟疑片刻,他又道:“那就由我来……”

“不,不必。”世子阻止了他:“不用你动笔。这是朱家的事,让高肃卿来,让裕王来!”

·

十一月二日,回朝多日的穆国公世子及戚元靖等联名上书,大概陈述了舰队东出大海讨伐倭国的种种经过,其中特意提到,在“兴献皇帝”及“兴献皇后”号炮击江户时,“波浪兼天”、“声响动地”,船上竟隐隐有虹彩霞光,璀璨明媚,又有瑞鸟翻飞,声鸣铿锵,种种奇相人所共见,祥瑞难以言说云云。

——当然,所谓的虹彩不过是被激发的水雾折射的阳光;被惊飞的海鸥也只会哇哇大叫。但气氛到底已经烘托到了这里,皇帝也并未表态,只是将奏折批转给六部欣赏而已。

但祥瑞到底起了该有的作用。十一月三日,有言官上书论于少保之冤,请求明旨平反,诏曰可。事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