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襄洛铁路(1 / 2)
出了驿馆,随着李复圭,众人到了州衙。一到后衙,几位知州便就迎了出来。
晏殊快走几步,握住范仲淹的手道:“希文,多年不见,一向可好?”
范仲淹拱手:“还好,还好。自京城一别,忽忽数年,唉,不知不觉,你我已是风烛残年。”
欧阳修上前道:“范相公老当益壮,何出此言!过得几年,朝廷还当重用。”
范仲淹微笑着摇了摇头,与宋祁和柳植见过了礼,一起走到院里。
暮春天气,草长鹰飞,院里的花树开得正艳。树间挂着的几只鸟,扯开喉咙,不断歌唱。
分宾主落座,京西路转运副使李铖道:“等了数日,众位知州终于到齐。今晚为杜运判和五位知州接风,明日,我们便一起商议营田事务。”
众人一起称是。杜中宵是转运判官,在这里,他跟李铖是自己人。
李复圭道:“诸位大臣到弊地,特备了些酒菜,今晚痛饮。小地方,招待不周,莫怪。”
欧阳修笑道:“李知州说哪里的话,我们从铁监一路走来,唐州的景象看在眼里。想数年前我从光化军任上去京城,走的就是这条路。那时田多旷土,人烟稀少,一片萧条。此次却是不同,一路上人烟稠密,稻桑遍地,不可同日而语。似此富庶地方,必不会亏待了几位相公。”
李复圭道:“这都是杜运判掌管的营田务功劳,一年多时间,人户翻了一番,开了无数田地。现在营田务还是直属转运司之下,地方上不得插手,唐州依然不容易。”
杜中宵与李铖相视一笑,没有说话。
一年多时间,营田务在唐州安置了过万户,建了无数村庄,开出大片良田。不只如此,营田务还发展了商业,现在青台镇的繁华,不下于唐州城。李复圭年后才到本州任职,看在眼里,极是眼热,一力主张让营田务把建好的地方,转交地方。这些资源一到手,唐州的人口和经济立即翻番,政绩不小。
杜中宵跟转运司商议过,主张按照朝廷开田免税三年的惯例,三年之后稳定了再移交给地方。不然地话,像以前唐州等地也曾经营田,都是由于州县搜刮过甚,导致人户逃亡而失败。地方营田,不管是由州还是县主持,官员为了在任期内出政绩,收的地租比当地的地主还重,怎么发展得起来。
不大一会,上了酒菜,众人欢饮。
酒过三巡,欧阳修道:“诸位,你们坐过火车吗?”
李铖道:“前日我们到车站那里看过,一个车头带着数个车厢,装的东西着实不少。而且跑起来比马车还快,极是便易。”
欧阳修道:“敢止如此。这车只要加水加煤,便就可以一气跑数千里。用马拉车,路上要准备草料饮水,还要歇息,如何比得了!我们从铁监过来,三百多里路,三个多时辰就到了。除了晏相公因为晕车的缘故,精神萎靡了些,其他人根本就没觉得什么,便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