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31章 牛官司(2 / 2)

“我们兄弟之间,你要的货物自然会早早给你准备好,怎么会不全?”

“那好,以后我们住在那里,也便宜许多。喜庆,我每次从建春门走,看那里有些荒凉,你们怎么会到那里开铺子?”

“这我哪里清楚!这次盐铁司的刘判官到西京城来,住了几天便就定下来。听说在西京城里卖的棉布,都在那个铺子里卖,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两个半大孩子,哪里能够清楚这种事情,他们也没有兴趣,两句话带过,便就说起各自这段时间遇到的奇人异事。

到建春门内开铺子卖棉布是徐平定下来的,是对西京洛阳城的产业布局。洛河从西面流入城内,从东边出城。因为要在上游筑坝,出城的地方水流平稳,是徐平规划下来的水力纺纱等工业的聚集地。纺纱在那里,织布自然也在,那配套的裁衣等等也就要在了。

不选东水门开铺子而是选在建春门,是因为建春门正当向东的大道,而且那里闲田众多,适合大规模的工商业。历史上后来文彦博在洛阳,曾经在建春门内买地几百亩,建起了一座名园,可想而知那里闲着的土地有多少。

现在棉花的种植、纺织都还在规划,初期先聚集一批民间的制衣业过去。棉布还算是新奇,而且价格不高,对于制衣业来说,正是赚大钱的时候。在建春门那里开间铺子专门卖棉布,必然会吸引商家到那里开店,算是形成一个新的商业中心吧。

转运司衙门的后衙,徐平拜了茶,问贾昌龄:“提刑,本是说耽搁一天,怎么最后耽误这么多日子?你看,几个大州的知州都已经回转了,你才到城里。”

贾昌龄叹了口气:“快不要说了,待在官廨里不出来也没有事情,一到地方,便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案子。父老百姓拦着,我想走也走不了啊!”

一边说着,贾昌龄一边连连摇头。

这次到洛阳来,他是与知州赵贺一起从邓州出发的。结果因为有案子纠缠,被赵贺落下得越来越远,最后他到了洛阳,赵贺都已经离开了。

因为现在的提点刑狱不带劝农使,什么修河之类的事情与贾昌龄无关,他也并不怎么关心。之所以一定要到洛阳城来,是因为徐平新官上任,几司的长官总要碰一下面。

转运使司和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地方官吏的监察权,都可以称为宪司,这是与安抚使司最大的不同。宪司的主官每年都要巡遍治下各州县,以京西路之大,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必须要合理分工。徐平除了要接下前任王雍没巡视到的地方,还要跟贾昌龄商量好下年两司分别巡视的地方,两人加起来把京西路的各州走遍才算完成任务。但另一方面,宪司主官又要求在任内治下的各州都要走到,所以每年分的州县是不同的,必须商量。

说会闲话,徐平问贾昌龄:“怎么会有这么多案子?我也在地方多年,很少见这种情况啊。难道,京西的百姓也喜讼?”

贾昌龄摇头:“不是,京西百姓算是顺民了。说起善讼,都漕什么时候到江南两路去为官,那才知道什么叫案子多。京西路位于天下之中,百姓大多温和。这一次出来之所以碰到的案子多,还是因为闰年。”

“哦,此话怎讲?”

“不是编闰年录吗,各地重分户等,就为了这件事情,各地诉讼到现在还没平息。”

徐平点点头,户等直接关系到平民百姓的税赋差役负担,每到闰年,民间各种花招百出。为了降一户等,违法犯科的有之,闹出人间惨剧的有之,确实比往年乱。

贾昌龄道:“我从邓州来,都漕知道,那一带的牛多,农户没牛,便就种不成田。牛价不便宜,便就有大户人家,与人虚立文契,把牛假卖给贫苦人家,以立文契。结果等到闰年录编过,户等定了下来,便就有人家把虚契作为实契,不还牛了,这种官司太多!”

牛也是要折价算入资产,计入户等之内的,所以在京西路,很少有人家专门养牛,都是从荆湖路大批量买来。这里的人只养能够役用的成年牛,小牛是很少养的。荆湖两路因为还没有开发,有大片的草地,那里的人家都是把牛放出去,等到要卖的时候再到野间去抓,没有户等的问题。再加上有大量蛮族,他们也不按律法入户等。

邓州离荆湖路不远,那里贩来的牛也多,甚至有专门养牛租给别人的。每到闰年,关系到的牛的官司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