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21章(1 / 2)

安夏想要达成的效果不难, 就是微缩工艺加反射光。

原理很简单,本质上跟人民币上加一根金属条的性质类似。

把这些「金属条」以经线或是纬线的方式织入面料里。

安夏确定这个技术是可行的,她穿过的许多大牌服装的标识牌上都有。

不过她觉得缝在标识牌上挺没意思的, 那东西毕竟是藏在领口里面,在炫耀的时候多不方便啊。

根据安夏身旁同事朋友们炫正品的操作, 都是一些外在细节。

第一显得产品特别高贵,细节之处见真章。

第二显得消费者特别高贵, 懂得多,是个识货懂行的人。

共同成就,互相抬高身份。

安夏翻了许多资料, 发现现在有她想要的技术,但精度并不太高。

只有精度提高了,才能让仿造者的生产成本提高, 或者他们的技术根本做不到。

安夏在牡丹厂高层会议上提出这个意见。

陈勇仔细听完她的分析之后说:“想法是好的, 但是据我所知,现在的技术精度达不到你所希望的那样。”

老龚书记之前就是后纺车间的车间主任,主要工作是把粗纱精纺成细纱。

龚伟也跟着在那里待过。

他补充道:“其实不是不能, 是不是人人都能。你的要求八级技工绝对能做到, 全国的纺织厂加在一起, 才几个八级技工啊?九厂才出了一个,而且人家八级技工能给你一直干这个?”

“那就是可以做到, 而不是完全不可能?”

“是啊, 你可别真惦记上咱老厂的鲁师傅了啊, 他现在都负责指导了, 全厂都搞不定了, 他才亲自动一动, 不可能给你在车间里一站几个小时, 就为盯着这几台织机。”

安夏亲自去了一趟车间,盯着操作流程,发现现在的工序确实太依靠人工了。

以前电视新闻上一放纺织厂的相关,配的视频就是一个纺织女工在呼呼抽线的机器前走来走去,她们就是要一直盯着络筒机,断了线就得人工找到断头,重新接上。

麻烦、慢、重复无聊,不小心就走神了。

两天,安夏都蹲在几个与防伪线有关的设备前面,拿着小本本在记录,第三天还搞来了一台摄像机,对着拍。

负责络筒机的工人整个人都不好了,每天精神高度紧张,出门梳头都比平时多花五分钟。

吃午饭的时候,他跟工友们抱怨:“随时随地都被人盯着,我连上厕所都不敢太久,上回我上完厕所刚回来,就看见她在看手表。看手表啊,同志们,这是要掐表计时啊!”

“哎,你们说,她盯着这么紧,是要干什么啊?”

有一个对资本家剥削史很有研究的工友眉头一皱:“你们知道,流水线,是谁发明的吗?”

“美国人吧?”

“对,一个叫泰勒的美国人,就是怕工人偷懒,他就是这样……”工人比划了一个扛着摄像机的动作。

“把工人所有的动作都拍下来,然后拿回去分析,去除所有的多余动作,然后又用流水线杜绝了偷懒的可能,把工厂的效率一下子就提高啦。”

他用手指点了点桌面:“我怀疑,过几天,咱们就要颁布新的操作手法了,说不定还规定每天要干多少。”

“没必要吧,我们都这么努力了。再榨,也榨不出来了啊。”

“哎,咱们说也没用,等着瞧吧。说不定今天下午就宣布了。”

工人们等啊等啊,也没等到有什么好瞧的。

安夏扛着借来的摄像机去九厂,以「拍摄一段标准操作给年轻工人们看看」为由,请动了八级技工鲁师傅出山,亲自演示了一段。

鲁师傅听说是拍下来做为教材的,老一辈无产阶级工人的精神顿时振奋起来,把衣服穿得整整齐齐,厂帽戴得一丝不苟。

同样的操作做了两遍,在安夏看来,比牡丹厂那几个年轻工人已经强很多了。

“不行不行,刚才有一个地方做得不够好,再重拍一次吧。”鲁师傅精益求精。

终于拍出了他自认为最完美的操作。

“让那些小子们看看!看他们的父辈们对工作都是什么态度!我,不是不行,只要我愿意干!就一定能成!哎……可惜,英雄也无用武之地喽。”

鲁师傅对现在厂里的现状十分痛心。但也无力回天,说多了,人家还嫌他这个老头子话多烦人。

“那您来我们牡丹厂呀。”安夏盛情相邀。

鲁师傅看了她一眼:“不是我不想去,但是从九厂调过去,工资福利减半……呵呵呵……我家里人口多,我孙子刚上小学,前几天还闹着要买变形金刚,一个要好几十块。要是去了牡丹厂,就没法让我大孙子高兴啦。”

“行,要是您以后想来,随时欢迎。”安夏笑着说。

鲁师傅的珍贵影像资料,确实是用来当教材的。

只不过不是给车间里的工人们看,而是给陆雪看。

灯泡厂与纺织厂不是一个机构,但是可以从设备表象,倒推出内部机械原理,然后再考虑如何使用自动化程序来实现。

“光这么看不行,我没见过纺织厂的设备。而且,光我一个人肯定来不及开发,我同学做的津京唐铁路自动化项目,几十个人的研发团队,你的这个虽然没有铁路那么大,但是想要早日上马,就得十几个人合作。”

“嗯……你能帮我找到人吗?”安夏问道。

“我尽量帮你问问我的同学吧。”

陆雪的同学们分散在天南地北各个行业,想凑在一起协作。除非进入高速上网时代,大家都远程办公。

现在?

那真就是——“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同居对象,家里的老婆都不会知道。”

等他们一来一往的沟通,黄花菜都凉了。

还是得找一个整体的团队。

陆雪想了想,推荐本地的一个理工科大学。

“虽然没有我的学校厉害,不过他们的学生也还不错。”

安夏嫌弃地看着他:“夸人家的时候还不忘捎带一下自己。”

“跟你学的,那个服装厂的广告,是吧,女模特背后电脑上的软件看起来有点眼熟啊。”陆雪含笑看着她。

“咳,不然怎么办,总不能让电脑黑屏。”

“你说得都对!”

“虚伪!”

安夏觉得要找这么厉害的科技大牛,那肯定是千难万难,看人家张总对阿君是什么态度。

阿君说不喜欢交际,心中只有工作。

他就在星级酒店长包了一间房,一天三顿都由酒店送进屋,吃完酒店服务员收拾碗筷。衣服也是酒店洗衣房处理。

阿君出入都是张总亲自去车接车送。

据说是怕竞争对手用更好的条件把阿君给撬走。

阿君想要的东西,都全方位配齐。

张总有钱,安夏这边的条件差太多了。

安夏笑嘻嘻:“付完版权费之后,我也没剩太多余钱了,最多只能先付二十万的开发费用。只能靠你的面子借我用用啦。”

陆雪摸摸自己的脸:“我估计开发费起码得五六十万,你看我的脸,有这么值钱吗?”

“又不是不付了,后面会补齐的,我觉得,你的脸怎么也能抵得过这段时间的银行利息吧。”

“哦?真的?嗯四万三千五百六十块,我可以给你抹零头,算四万三。”

安夏:“!!”

什么?定期利率这么高的吗!

她记得在自己的年代,一年期存款利息是175,那些私人理财,P2P公司的产品利息超过8,就要被说成是高风险,请投资者谨慎。

安夏认真地想了想,又打量着陆雪的脸:“不用抹零,只要你真能把人找来,我给你补齐,四万四!凑个四四如意。”

“谢谢领导赏识。”陆雪扬手,做了一个西式欠身礼。

找人的速度比安夏想得要快,当天晚上,陆雪就呼安夏,告诉她找来的人想看看鲁师傅的操作录像。

安夏不敢相信:“这么快?你别随便找个人凑数啊,这个设备对我们厂很重要。”

“你可以侮辱我的智商,不能侮辱我看人的眼光。”陆雪一本正经地说:“见面详细跟你说。”

安夏到牡丹厂门口见到了陆雪和另一个戴着眼镜的男人,把他俩带到厂区办公室。

“介绍一下,他叫余化龙,本科是我校友,现在在本市的自动化专业读博,他们实验室有十几个人。”

“余博士,幸会幸会。”

安夏本以为陆雪最多找几个同行来业余帮忙搞搞,没想到来了个博士。

还实验室?还十几个人?

安夏与余化龙聊了一会儿,大概介绍了她想要的东西,以及行业现状。

最后,她直接提问他们希望的报酬是多少。

价钱谈不拢,一切都白搭。

余化龙回答:“只要你能把实验材料钱都包了,就没有问题。其他的,你看着给吧。”

听起来很像骗子,什么人会只要给了材料费,就愿意白干?旧社会的工人也不至于如此。

安夏深知,免费的最贵,余化龙不要工钱,反而让她感到担忧。

“不要钱?那你们做这个是为什么?为了光荣与梦想吗?”安夏不理解。

就算是学雷锋也不必如此。

“咳……”余化龙摸了摸鼻子,神情有点尴尬,欲言又止。

陆雪用胳膊肘顶了顶他:“说吧,又不是外人。”

“哦,嗯……”余化龙憋了半天,终于吐出一句:“其实,是我导师的原因。”

余化龙想毕业,就得做出项目来。

项目是由导师决定的,他认为那个项目不可能成功。可是导师压根不理他,坚持要他们做这个项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