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67章(1 / 2)

王厂长看着安夏, 愣了五秒,他只在签约时见过安夏一次,这年头的企业家也不会像之后新闻大爆炸时代那样随便露脸, 再加上他刚刚还在跟安夏通电话,心里预设她应该还在千里之外,怎么说开门就开门了。

“王厂长,怎么啦, 我是安夏,不认识啦?”安夏笑着问道。

“啊啊,快请进。”王厂长的夫人也在家, 还有两个应该是来探访的亲戚,正在客厅里说话。

“我来得不巧了。”安夏将太阳神口服液放下。

夫人忙接过来,张罗着要给安夏倒茶。

“我们去书房说话吧。”王厂长把安夏请到里面。

刚坐下, 王厂长就跟安夏感叹:“生意真是太好了,你们公司的平台至少给我带了增量50%的销售额, 本来椰子就不够用,现在更不够用了。”

“所以, 你就盯上印尼了?”

“嗯,印尼椰子的质量还不错。”

“泰国和马来西亚的不考虑?”

王厂长摇头:“泰国的太小,不出量。大马的椰子肉不好。我们厂椰汁的白色是靠椰肉榨出来的。”

“看来你们厂已经把东南亚产椰子的地方都转遍了。本来还想直接在印尼投资买地建厂,但是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不跟他们合作也好。”安夏想起在网上看到的关于1998年印尼华人事件的未打码照片, 心里不由得一寒。

王厂长以为她说的是国外合作方不好管理,随便说了几句就岔过去了。

安夏答应王厂长帮他找印尼靠谱的供货商, 现在「中国货」有不少卖到印尼, 反向找到印尼商人也不难, 想做生意的人, 什么时候都能找到机会。

她曾经有一个朋友, 本来只是一个电话客服,去巴厘岛旅游的时候摔断了腿,回国又回不了,只得在岛上养伤。

一个月下来,跟全岛的人都关系混熟,然后一个人做起了进出口生意和旅游生意。

收入从一个月三千块,陡然拉升到了一年四十多万净收入。

何况只是找印尼人买当地的椰子卖到中国来,人都不用去,也不用担心局势动荡带来的人身危险问题。

“行,我找我们印尼的合作商问问有没有路子。他们不少人家里都有几棵椰子树呢。”

两人又聊到了海南现在房地产的疯狂现状。

“你们家应该买了几栋楼吧?”安夏笑道。

“没有没有,我害怕,几分钟,涨几千块,这是正常的吗?”王厂长喝了一口茶。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断了。”

一个真正做生意,而不是寻求投机暴富的人,确实不喜欢搞这种。

老牌资本集团,往往都是求稳,不然也不可能走过那么多次的金融危险。

就连期货这种出名的投机工具,在正经的公司手里,也是用来对冲现货价格风险。

而不是为了用10块钱交易100块钱玩心跳。

不然某某航空公司搞航空煤油期货对冲,把自己给冲亏本的神操作,也不至于成为金融业同行们当做笑话的谈资。

“除了房地产之外,现在还流行炒股……”

“我知道,我也炒,沪深两市现在涨得很不错。”安夏表示这题我会。

王厂长又用「小同志,你不懂」的眼神看着她:“海南炒的不是你说的那种股,而是内部股。”

“原始股?”安夏只听说过内部特供的粮、烟、酒,没听说过还有内部股。

“不是,不知道是什么。反正,一听说哪里有内部股,哪里就有很多人掏钱,连是哪家公司发行的内部股都不知道。”

“哈哈,要是我印几张纸片,说是内部股,说不定都能骗到人……”安夏的脑中已经浮现出写在刑法上的暴富方法。

王厂长点点头:“你说得没错。现在已经到这个程度了。”

这是疯了吧……安夏对此时此地的投资,不对,应该叫投机狂魔叹为观止。

简直跟当初荷兰郁金香的疯法如出一辙。

果然,人类在教训中学到的唯一经验就是不接受任何教训。

“我本来还想在海南买房呢……”

王厂长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想买也不是不行,买已经盖好的房子,别买期房,我看啊,最近挖的那几个地基,就没几个能封顶的。”

事实上,还是合拢了,1992年挖的地基,2019年被接盘的开发商竣工,前后27年,比起西班牙的圣家大教堂封顶速度还是要快了不少。

安夏回到宾馆后,忽然发现「鸿雁」上看到猛男轩辕超勇在线。

“轩辕,怎么过年还在上网?不陪家里人吗?”

“在开会。”

“春节……开会?”安夏觉得自己是不是心不够狠,手不够辣,怎么手下大区经理比她还丧心病狂。

轩辕回答::“哦,我在西双版纳。这边的人泼水节才是过年,汉人的春节不认真过的,我正好过来看看他们市场开拓的情况。”

“你跟印尼那边卖椰子的有什么交情吗?”

“现在还没有,不过如果需要的话,马上就可以有。”

“好的!”

安夏把王厂长的要求跟轩辕超勇说了一遍:“这单就交给你跟,你别给我搞砸了。”

轩辕表示:“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安夏把工作布置下去,暂时没有别的什么事情,又不抱希望地打了一个电话给陆雪。

这次直接提示关机,而不是无人接听。

安夏叹了口气,不知道这个人干嘛去了,说不定真是在国外执行秘密任务。

妈妈在家有她自己的玩伴,迷上了一种新的扑克牌玩法,安夏是个牌运和牌技都很差的人,从来不参与这种活动。

此时出来,她也没打算马上回去,打算去越南有没有什么值得交易的东西。

于是带着护照,托人在羊城的越南领事馆办好签证。

从海口登陆雷州半岛,又辗转到了芒街,结果芒街的关口不知道怎么了,暂时关闭,友谊关又还没有开关。

不想偷渡出境的话,还得兜到广西的东兴。

与一众骂骂咧咧的生意人一起坐车从芒街向东兴出发。

坐在安夏旁边有一位胖胖的金链大哥是打算到越南做木材生意的,他说,越南是个木材大国,中部盛产橡胶树,非常适合做地板,现在全国人民都流行装修一定要做木地板,销路非常好。

大哥是个实诚人,也可能他觉得安夏这个看起来白白净净,一脸天真无邪的小丫头只是某个大学的学生,跟她说:

“这种地板,从越南做好了运到国内,一百块钱一立方,国内同期产品要两百三十块一立方。”

一倒手就有230%的利润?

属于《资本论》上值得为之上绞架的收入了啊。

安夏满怀着好奇。

她好奇的不是怎么赚这笔钱,而是既然这么好赚,为什么没有乌泱乌泱的中国人涌进越南,像炒海南房地产那样,疯狂倒卖越南木头呢?

越南的签证又不难拿,偷渡……也蛮容易的,在芒街的时候,当地人就跟安夏说能带她过境,是安夏觉得万一被抓住,背一个「偷渡到越南」的名声太丢脸,才婉拒。

“好多人吃不了苦吧,越南比中国热,好多人受不了。”大哥自信满满。

从东兴进门,野路子是直接塞钱,安夏手持签证,觉得自己不用塞。但奇怪的是,安夏看见许多人明明有护照有签证,但仍然往里夹了五块钱。

这是什么路数?有签证还要五块钱?

大哥跟安夏说:“你就给吧,不然他们边检的人事情多的很,说你的护照有问题,把你晾在一边,有时候要待三四个小时。”

“但是他们没给啊。”安夏指着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的护照里什么都没夹。

大哥叹了口气:“就是欺负中国人呗。”

安夏不愿意给,越南边检把安夏的护照往抽屉里一扔,说她的护照有问题,要等人过来查验后才能放行。

让她站到旁边去,然后叫:“下一个。”

安夏打电话给越南领事馆,领事馆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的人绝对不会向过关的人收钱,一定是有什么误会,请你耐心与他们沟通。”

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大哥见状,赶紧递上十块钱,跟边检的人说:“她是我侄女,第一次来,不懂事,见谅见谅。”

然后边检的人才把安夏的护照从抽屉里拿出来,扔到桌上,嘀咕了几句越南语。

“胳膊拧不过大腿,不要跟他们较劲,你要是错过了这趟车,下一趟就得是明天才有啦。”大哥把护照递给安夏。

安夏收起护照,要把大哥替她给的钱还了。

大哥缩着手,不肯收安夏塞过来的钱:“不用不用,就当交个朋友,出门在外,你一个小姑娘,别太犟了,小心吃亏啊。”

道理,安夏都懂,她也算是个识时务的人。但是她知道,就是由于这段时间出关的人都如此,导致之后,中国商人和游客到越柬老,还有非洲出境的时候,百般受到阻挠,被变着法儿的要钱。

各国边检都认识到:中国人好欺负,喜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种习惯养成之后,直到2019年,还有中国人因为不愿意在泰国机场被边检欺负而被打。

“哎,养成习惯就麻烦了。”安夏说的是心里话。

走出关口,踩在越南的地面,大家开始纷纷换钱,此时一块钱人民币可以换3500越南盾,安夏想吃点东西,她蹲在水果摊前,对着大妈问了一句唯一会的越南语:“包妞典?(多少钱)”

大妈是个实诚人,回了一句越南语。

安夏懵逼了。

大妈顿悟,她称了几个苹果,看了一眼秤,从钱包里摸摸索索找出几张越南盾,比划给安夏看。

安夏明白了,意思是:这么多苹果,要这么多越南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