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68章(1 / 2)

陆雪把这段时间的经历告诉安夏。

「猎户」是一个入了澳大利亚籍的华人, 但是走的时候没有销户口,他在中国境内一直用身份证活动,完全看不出来有什么异常。

他一直向国外间谍机关发送在国内拍的重要设施照片,现在国内根本就没有网安, 更没人管往外网发什么东西。

安夏问道:“如果他不是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写, 不知道还得多久才能找到他?”

“虽然不想承认, 不过确实是这样的。”陆雪叹了口气,“顺藤摸瓜, 还抓出来好几个。”

安夏表示不解:“他不知道自己是干哪一行的吗?怎么还把干的事给写出来了呢。”

“大概就像武侠片里的反派都喜欢让主角死个明白一样吧,不说出来全身不舒服。”

陆雪也不是很懂这种心理状态,这跟拿了高额年终奖又不一样,说得越快,死得越快。

安夏对如此没有职业道德的间谍表示唾弃:“想炫耀就别干这行啊, 这素质太差了……哪个组织招聘的, 真这么缺人吗?”

事实上, 各国间谍本来就不全是袁殊那样的神人, 爱炫的傻逼相当多, 且每代都有。

谁能想到, 军//统的间谍被抓的原因是跑到农村跟人炫自行车车技。

谁能想到, 五十个刚毕业的俄特工街头炫豪车, 还拍了集体照上传网络, 导致这拨人全废了,只能发配。

「猎户」也只不过是众多傻逼中的一个罢了,别人炫车,他炫知道太多。

显然是因为现在的影视剧还不发达, 但凡多看几部片, 就知道干间谍啊, 杀手啊,最怕的就是听见一句——“你知道得太多了!”

陆雪十分赞同安夏的话:“是啊,如果不是他非要跟我抢文学版风头的话,我都不会去看他的。”

身为间谍的「猎户」犯下两大错:第一不该把真实事件写出来,第二不该招惹陆雪。

文学版上,「猎户」曾阴阳怪气地嘲过「铁血大师兄」只会写无脑:真正搞文学的人,内心都有着文以载道的精神,跟某些只会蹭热度的两三事,四五事不一样,跟菜场叫卖大白菜似的。

结果把不服的陆雪给引去看了他的,陆雪又恰好知道其中一个事件的内情,撞个正着。

更糟糕的是,他在描写那个事件的时候,把原型为陆雪的那个人写得像个智障,干啥啥不行,什么弱智的问题都问,国际谈判,连笔都不知道要多带一支,他办砸无数事,都得主角出来救场。

这能忍?

本来抓人这事明明跟陆雪没有一丁点关系,他非要自费跑机场蹲着。

这段时间安夏怎么都找不到他,就是在抓「猎户」的上线和下线,没有一网打尽之前,全员都保持静默,所有人的手机和寻呼机都上交,统一保管。

为防里外通消息,不准写信,不准接打电话,就连亲朋好友转托传进来的话,也不转达。

「猎户」想逃,无奈出城的车被严查,他只好换了一个假身份,打算坐飞机逃出境外。

他换了发型,戴了眼镜,涂了脸,还戴了假胡子,一路顺利地躲过了两道检查,却在最后一道关口——机场的出境边检口,被一心想抓人的陆雪逮了个正着。

安夏问道:“你怎么认出他的,你什么时候见过他?”

“出版社不是要给他搞签售活动吗?大海报上印着他的头像呢。天天在文学版上的第一个通知公告上飘着。”

安夏记得那张照片上的「猎户」跟她去出版社一起参与签约时看见的「猎户」本人,都有不同,明显美化过了。

再加上他刻意隐瞒,又换发型又戴眼镜的,在电视剧里,那就属于丑女变天仙的标配了,全剧没一个人能识破伪装。

但是陆雪一眼就认出来了,安夏看着陆雪的表情,忽然笑出声,她想起了一句老话——“他化成灰我都认得!”

多少是有点私人恩怨在里面的。

“好啦,你立下了大功,但是错过了年夜饭。我妈都生气,以为我把你气跑了呢。

还有,我们论坛一共就培养出来一个能出书的人,还没来得及做推广,榨干他的剩余价值呢,你就把他给送进去了,不行,你得赔。”

陆雪挑起并不存在的刘海,挺直腰板,清了清嗓子:“你看,我怎么样?”

“特别好,你看你什么时候把静默期间欠的章节给补上,再开一本正经一点的间谍流,把猎户的流量空缺补上?”

陆雪委屈巴巴:“我刚回来……你欺负人!”

“就欺负你,你能拿我怎么样,略略略!”安夏摇头晃脑地冲他做鬼脸,随后被气呼呼的陆?大金毛?雪扑倒。

紫金从各处收集的商业信息研报,专家研判成功踩中了几次短线外贸商品价格波动之后,有几位专家的分析费已经翻了倍。

有一个专门生产纺织机械设备的厂长找到华北区的销售,问他们能不能保证他的机器卖出去了,一定能收到钱。

国内纺织厂压锭的压锭,倒闭的倒闭,终端客户都混得如此之差,谁还会再来买新的设备呢。

这位厂长从学徒工开始在厂子里开始干活,一点点的升了上去,他对厂子有感情,对厂里的人也有感情。

他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厂子成为新闻报纸上已倒闭工厂的数字中的一个。

一个五十九岁的人,别人都在忙着给自己安排退休后的生活,他还在满世界寻找让厂子解困的方法。

他甚至为此学会了用手写板在紫金论坛上留言,发的第一贴《有没有纺织厂要买设备?》

还被管理员当垃圾广告贴给删了。

他买了一份五千块钱的行业信息,付钱的时候已经想好了这五千块钱会打水漂。

完全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

从头翻到尾,他都快绝望了,发达国家看不上普通的纺织机械,相反,中国还得从那些国家进口。

终于在缝缝里看到了一个国家:越南。

正准备大力发展包括服装制造业在内的制造业,钱不是很多,技术不是很高,正统老欧洲也不能把关键核心交给他们做,他们厂生产的普通机械刚好符合越南制衣业的要求。

现在只有一个问题,这批设备出去没问题,钱能不能顺利回来?

毕竟双方打了十年,刚缓和三年。

总觉着对方不是好人的样子。

姜华对此事很积极,因为他听说安夏打算专门成立一个信息研究所,负责全球信息收集和分析,然后再卖出去。

他,身为全公司第一个成功卖出信息的销售大区总监。

要是能一手促成信息而做成第一笔大的外贸订单。

而且,还是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媒体肯定会大大宣传一番。

到时候信息研究所里,还能没他的位置?

姜华为了撮合双方成交,也亲自跑了一趟越南,就为了考察工厂的情况。

由于长期战争,九十年代初的越南男少女多,男人在家都跟大爷似的,不干活。

制造工厂这种不需要重体力劳动的地方,更是乌泱乌泱的女工,安夏去的时候,没有任何感觉,同性看同性,如同一滴水掉进了大海。

所以,安夏也没有提醒姜华。

姜华做销售出身,会说话,嘴巴甜,一笑起来也是个俊朗后生。

他到制衣厂,翻译随机拦了个女工问路,姜华就被强势围观了。

那个时候,他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为是单纯的好客,看外国人稀奇,国内看到个金发碧眼的不也差不多么。

于是,他还跟人大大方方笑着挥手,打招呼,为自己如此受欢迎而开心。

厂长听说姜华可以卖纺织设备给他们。

但是要看看他们的履约能力,一高兴,把他们跟国内合作的一些公司名字都报出来了。

有了名字,就好查。

姜华了解到这些服装公司确实都有让越南代工的订单,且已经做了好几单了。

有未履约订单,至少不怕他们突然消失。

姜华决定在越南留到国内把机器发来,越南把钱给国内打过去,彻底完成这笔交易。

然后,他就带着中国的机器在越南工厂运转的照片回去,宣传一把。

来得很快,除了机器,还有几个安装师傅。

安装师傅除了装机,还顺便教怎么用。

出于对客户的客气,姜华和安装师傅都对厂里的姑娘们都笑脸相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当晚,姜华回旅馆,门口站着一个挺漂亮的姑娘,不知守多久了,姜华记得她,是白天的时候问了他许多问题的。

姜华身边没翻译,姑娘不会说中文。

有时候,男女间的交流不需要用语言。

如果一个女人被男人这样蹲守,就算对方再帅,也会吓一跳。何况上来就用行动表达思想,以前再喜欢,也瞬间下头。

但是男人不一样,姜华觉得自己可帅可有女人缘了,他欣然让姑娘进门。

姑娘去洗澡了,姜华打算在电脑上记一笔今天的工作日程,再跟姑娘深入交流。

不料,鸿雁上弹出了安夏的消息,问他情况怎么样。

他如实回答:“设备已经签收,钱也打过去了。明天就可以回国。”

安夏跟他又说了许多,一直说到姑娘洗完澡出来,贴在他的身边,开始亲吻他。

姜华心猿意马,无奈安总的话太多,还都挺重要,涉及到他有没有可能进入信息研究所。

终于安夏跟他的聊天快要到尾声,忽然,不知道为什么,安夏那里跳出一行字:

“没事别招惹越南小姑娘哦,不然说不定她要表演一个血溅当场。是你的血还是她的血就不好说了。”

姜华火热的激情一下子萎了不少:“为什么?”

“哦,她们一般来说是奔着结婚去的。”

安夏还发了《西贡小姐》的剧情介绍给他看。

姜华当然不想跟这个姑娘结婚,家里父母也不能同意啊,他所以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