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庭前二(1 / 2)
姜海蓝看着电脑桌面上的卷宗,突然就很有分享欲。
【……在古代,卖yin是一个合法的产业,甚至会有人违法犯罪后,他家族中的女儿被充作官伎。】
【命贱如蝼蚁啊,好好的女儿家,就被人随手按进火坑里,成为取乐男人的货物。】
【饶是到了民国时期,到了一部分人开明智、男女平等思想萌发的民国,妓院也还是合法地存在的。人们喊着人人平等,却不把这些真正处于底层的伎子当成与自己一样的人看待。】
【她们是男人的风花雪月,是一段值得大书特书的风流韵事,却唯独不是人。】
她的眼睛有些酸涩,【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开国的先辈们不愧是能开华夏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伟人,他们对外抗美援朝、抗法援越,对内西南剿匪、解放西藏、搞三反五反、搞扫盲运动、培训赤脚医生、治理水患……】
【同时,还坚决打击和取缔了女昌妓和毒品。】
真难想象,建国之初那样的局势下,一代领导人们居然做了那么多的事。
她一度以为抗美援朝已经发动了国内所有的力量。
姜海蓝想了想,继续“说”:【全国各地的妓院都被一一关闭,领家老板和犯罪分子被关押治罪,解救出来的姑娘们被政府集中起来,给她们治病,归还她们的财物,找到她们的亲人,教她们学习,让她们参加生产劳动,最终成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者!】
说到这里,姜海蓝想起了一件事,【据说,当年上海解放妓女时,需要用到青霉素,但与此同时国外的战场上战士们也需要青霉素,上海市长却做出批示:先给被解放的妇女们用,战士们再想办法。】
【要问为什么,大概就是那一句为人民服务吧。战士们打仗本就是为了解放被压迫的老百姓,为了保护被解放后的老百姓,饶是被视为社会下九流的妓女,也是人民的一员,是战士们照顾和保护的对象。】
——
天幕之下各个世界听得懂姜海蓝在讲什么的人们,依旧如同在听天书一般。
身处泥泞、火坑中的女人们,一张张习惯了假笑的面容背后,或麻木或痛苦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秦淮河上水雾缭绕,歌声穿透冰冷的河水,传到远处的游船上。
浓妆艳抹的女郎倚坐窗前,怔怔地望着那道高悬在天空中的幽蓝天幕。
良久,她转头问同坐一室的二三姊妹,“你们信吗?”
女郎们闻言相互看了看,皆是神情复杂。
她们中年纪最长的那个望着她,一双眼里尽是痛楚,“信又如何?不信又如何?”
那是这方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那里明亮又美好,连我们这样的人都能被当成寻常百姓对待。
可终究是我们无关。
我们去不到那个世界。
我们的朝廷不可能关闭妓院,不可能放我们自由,让我们去做普通百姓。
我们就是为人不齿的妓子,男人们看不上我们,却又要欺凌我们。
一时如此,一世如此。
直到随便死在什么地方。
“可是……”女郎眼底浮现出些许光亮。
我知道如我们这般的人,并不是永远都被人捏在手心里,想掐死就掐死。
我知道在另一个世界,我们也能被“解放”,被“拯救”。
心里多少能……舒服一些。
同屋的姑娘们不管能不能明白她话里的意思,也只劝她早日认命。
你要好好地活着,你要努力攒点钱,也许哪天能被人带出去,也许哪天能自己找个小院安度晚年。
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就不要想了。
话虽如此。
听到姜海蓝说“给她们治病,归还她们的财物,找到她们的亲人,教她们学习,让她们参加生产劳动”,还是有许多女郎红了眼眶。
有人痴痴地想,可真好啊。
他们愿意救你们,让你们做普通百姓。
他们还费时费钱教你们读书识字,让你们能够在那个世界生活下去。
为什么你们能够遇到那么好的人呢?
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人呢?
“青霉素?”
东晋位面。
鲍姑看向葛洪,轻声问道,“这便是先前那个‘穿越者大联盟’提到过的神药吧?”
什么土法制青霉素,土法制大蒜素。
经过几个月的辛苦研究,他们夫妻搞出了大蒜素,但是青霉素这东西……
“青霉素是能够杀菌的抗生素,”葛洪重复了一遍当初天幕上那道男声所说的话,尔后道,“能够用在战场上救治受伤的将士,确实是神药。”
“看起来这神药很难得。”鲍姑道。
葛洪明白她话里的意思,夫妻俩对视了一眼,葛洪叹道,“伤者太多了。”
伤者过多,药物供应自然会有不足之时。
可前方正在打仗,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将士受伤,天幕上那个政府,那位“上海市长”,为何会选择将神药先用于妓女们治病呢?
退一步讲,即便非要用神药来救治她们,难道不该先供给战场?不该等战乱结束之后供药充足之后吗?
医者仁心,他们治病救人自然不在意病人的身份。
可若是妓女与将士放在一杆秤上,孰轻孰重用得着说吗?
鲍姑苦笑了声,“你看,这就是人家‘伟人’的不同。”
这就是后世被那位先生灌输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战士们的不同。
大唐位面。
听着姜海蓝一一细数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代的伟人们做了哪些事,李世民对长孙氏说道,“还真是一代人做了几代人的事,也难怪那个国家能够发展得这么快。”
短短几十年,天翻地覆。
长孙氏温声道,“这便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吧。”
那些人所做的事,桩桩件件,哪一件不会让百姓拥护他们?哪一件不会让百姓自愿跟着他们一起干?
就如同当初姜海蓝讲的山火救援,官民一心、众志成城,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李世民微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