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招娣盼娣好帮手(1 / 2)

第249章 招娣盼娣好帮手

这次返程很顺利。

一路上看见的生产队社员,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到处都沉浸在欢天喜地的氛围之中。

“人民公社成立啦!!!”

大家都去吃生产队食堂,敞开吃,不要钱!!

在这种乐观环境中,以至于好多公家单位上的干部职工,都也感同身受、和农村里的亲戚们一起欢喜的不行。

每个生产队有育儿所,每个大队有学校、卫生室。

吃饭不要钱,上学不要钱,看病不要钱.那些拦路虎,自然也没那么大的压力、像以前那样天天想方设法弄钱了。

毕竟在这个时期。

哪个公家人没点农村亲戚?平时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帮扶他们一把、给他们一些资助。

如今农村里的生活好了。

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人家自己都吃不完,咋还会跑到城里亲戚那里去要粮食、求支援呢?

当然,旧衣服旧鞋子之类的,他们还是会要。

毕竟吃饭归吃饭,社员们要想搞到布票,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容易。

但不管怎么说,生产队里条件好了,反正城里生活的那些人,他们肩膀上的压力确实小了很多。

托公社大食堂的福,这一路上倒是没遇到什么检查的。

而且更让人感到开心的是“”沿路上拦车、或者是提着农副土特产品来“卖”的那些人。

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剧减少。

吃饭都不要钱了,生产队那些小年轻正兴奋着呢,也就顾不上到马路上去搞事了。

同样的道理,农村那些3、40岁的婆娘也没心思,跑路上去干那些营生了。

毕竟天大地大,只有吃饭最大,只要吃饭问题解决了,其他啥都好说。

路上通畅了许多。

再加上韩晓康开车要比王师傅猛一些.白天黑夜都一样。因此一路回来,速度倒是快了很多。

不到10天,货车顺顺当当开到了通往振兴区街道、与进入深山的岔路口。

至此,韩晓康就不愿意再把车往前开了。

这是因为在分手之前,韩晓康已经和王师傅约定好了:韩晓康负责连车带货,开到振兴车站的院子里停好。

然后等曾副科长、还有王师傅他们过来接车。

韩晓康只需属于他自己的那一部分海带,还有王师傅以及小马的海带份额,找个地方卸下去就好。

然后王师傅开着车,带着曾副科长回供销社去。

由他们来与餐饮服务社的钱胖子,开始分配这批海带。

为了便于隐藏、同时也是好给海带增重,因此韩晓康这才把车停到岔路口的小树林里,准备着手搞小动作。

招娣盼娣见韩晓康只是把货车停到荒郊野外,却并不进入城镇。

她们心里虽说有点疑惑,却也没多问。

这些年,两姐妹遇到的不理解的事多了,早就养成了不多打听、不多嘴多舌的良好作风。

尤其是这一路回来。

在驾驶室里,韩晓康以他惊人的充沛精力,彻底把两姐妹给收拾的身服口服之后。

招娣和盼娣就更是对韩晓康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了。

“我留在这里等着,你们去振兴公社街道上的餐饮服务社吃饭,顺便帮我办点事。”

把车停稳,

韩晓康吩咐招娣,“你记好,餐饮服务社的负责人姓钱,你请他出面,帮你找一个叫刘合作的人。

等找到刘合作了,告诉他,我手里有很多很多货。

让他这一阵子多联系那些二手贩子,想想办法,帮我尽快脱手,至于接头地点、接货地点随时等我消息。”

自己这批海带数量不小,虽说到时候,韩晓康都会把它放进丰巢柜保存起来。

但等到出货的时候,总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拿出来吧?

而自己在南华宫那座住处,最好别沾染上这些,别让人知道那里有值钱东西。

毕竟接下来不久,就会进入困难时期。

真要到了那个时候,谁还管的了那么多,饿急了的人,可没道理可讲。

因此韩晓康准备随时变换交货地点,以策安全。

招娣点点头,表示她记住了。

“另外,现在是下午两点左右,时间上还来得及。”

韩晓康吩咐招娣,“等到你们和刘合作碰了面,你找他借个公文包,扮成某外地单位采购员的样子,去我老家找大队长。”

“你就说,你们单位需要采购大量的芋头、高粱、豇豆籽。

请生产大队组织人手,尽快多种野芋头、边边角角多种豇豆蚕豆这些东西,记住了吗?”

“嗯,我记住了。”

招娣别看她人瘦,可脑瓜子那真的是高配。

她不但心算能力超强,而且对很多事情还能做到过目不忘,要是把她带出来了,以后可真还是个生意场上的好帮手。

“可问题是,他们不相信我,那我该怎么办?”招娣提出了她的担忧。

“会相信的。”

韩晓康解释给招娣听,“第一,有刘合作带着你们去,生产队大队长首先就会信4成,毕竟刘合作这个人特别讲信用,那是出了名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次,你穿的体面,对方一看你的气质、衣着打扮,也能加深一部分信任。”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

“定金啊!等你们和对方签订初步带种协议的时候,你就说3天之内,由中间人刘合作再来一趟,给他们交300块钱的定金。”

“有了这么多钱,生产队大队长,那就更没理由不相信这笔采购协议的真实性了。”

招娣真还是好脑瓜,略一思索也就明白过来了:

让韩晓康所在的生产大队、共计8个生产小队,全体社员都动起来,大力种植芋头、豇豆、蚕豆什么的。

其实也不占用现有耕地。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人口远没有后世密集,以及土地的开发程度,根本和后世没法相提并论。

农村里荒山荒地多的是!

完全属于利用荒坡荒地、沼泽山林这些,并不能给生产队社员增收的空闲地方进行种植。

最终无论招娣这个人,去不去收购那些农副产品,生产队也不会有任何损失。

豇豆籽、蚕豆这些杂粮没人收,还可以分给社员们自己吃嘛!

实在不行,还能打碎了弄成淀粉。

到时候不管是做粉条、还是当调料卖给供销社,左右也不会浪费。

生产队因此,还能白赚300块钱的定金呢!

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让一个生产大队上千号人都动起来,帮忙种植高粱,野芋头以及豇豆,蚕豆这些杂粮这件事。

招娣知道确实办起来没难度,只是她想不明白:韩晓康要那么多野芋头、杂粮做什么?

要知道一个生产大队,他们的种植效率虽然说不高,但毕竟人多、而且地盘大。

等到收获的时候,整体数量不会太小。

恐怕动不动都是论10万斤、甚至20万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