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苦尽甘来(1 / 1)

随着尿素这种新型肥料开始在广袤的田地上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加上自然灾害所影响的范围也逐渐收窄,人们终于迎来了丰收的曙光。

到了1963年的夏天,当夏粮收割完成之后,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国家——全国夏粮粮食产量首次成功突破1200亿斤!

这个数字背后,不仅仅有着尿素广泛使用带来的助力,更离不开藏南省那片广袤土地上种植的2000万亩水稻所立下的汗马功劳。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夏粮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但它在全年粮食总产量中的占比却仅仅只有大约三分之一而已。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当前的增长趋势来推算,那么同一年度的秋粮产量很有可能会相当可观,最终全年两季粮食总产量有望达到惊人的4800亿斤左右。

面对如此喜人的收成情况,政府相关部门迅速展开了一系列缜密的计算和评估工作。经过深入研究与讨论后,终于在1963年6月27日这天做出了一项重要决策:自7月1日起,将对城市户口居民现行的粮食政策予以适当调整。

具体而言,这次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从7月1日起,城市户口居民每人每月所能享受到的粮食定量标准将增加3斤。

其二,除了原有的每人每月固定定量粮食之外,每位居民每个月还有权额外购买多达5斤的超出定量指标的粮食。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部分额外指标的粮食其销售价格相较于定量指标范围内的粮食每斤将要高出1毛钱。

这项消息一经公开,仿佛一阵春风吹过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迅速传遍了街头巷尾。人们奔走相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无论是忙碌的上班族,还是悠闲的老人孩子,每个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都不由自主地洋溢起开心的笑容。

对于城市户口的居民来说,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从7月开始,他们吃饭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了。

而且如果再加上每人额外的5斤粮食指标,那更是让人欢欣鼓舞。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样一来,基本上再也不用担心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可以彻底告别饿肚子的日子了。

当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正式宣布完这个消息时,人群中的贾张氏立刻喜笑颜开。她眯着眼睛,笑得合不拢嘴,嘴里还小声念叨着:“这下可好了,我家再也不用去鸽子市上偷偷摸摸地买粮食啦!”

“我们家的苦日子总算是熬到头喽,好日子终于要来临咯!”说着说着,贾张氏的眼角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站在一旁的一位妇女看到贾张氏激动落泪的模样,不禁感到十分诧异。她疑惑地皱了皱眉,然后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身旁的三大妈杨素华,压低声音好奇地问道:“三大妈,你瞧瞧贾张氏,怎么激动成这样子啊?不就是每个月增加3斤粮食指标嘛,她至于高兴得掉眼泪吗?这不是跟街道办的人演戏的吧?”

杨素华缓缓地扭过头来,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贾张氏。她定睛仔细瞧了瞧,然后压低声音回应道:“你们这一大家子,那可是清一色的城市户口呐!然而贾张氏她们家可就不一样咯,全家上下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并非城市户口哟。”

那名妇人不解的问道:“这个我知道啊,这和贾张氏流泪有啥关系啊?”

杨素华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又继续说道:“咱们且不说别的,光是四个大人的粮食定量加起来都难以填饱五个人的肚子!更何况他们家里粮食指标有两个是孩子的,孩子的粮食定量可比不得成年人。”

“如此一来,贾张氏一家子人的口粮问题就是让人头疼的问题了!为了能让全家人不挨饿,贾张氏的儿子贾旭东每个月都不得不像做贼似的,悄悄摸摸地往鸽子市里跑上好几趟。”

“也正是靠着贾旭东每个月从鸽子市上偷摸买回来高价粮食,才能勉勉强强维持住贾家一家人的生计,可随着棒梗的一天的长大,这饭量也越来越大,贾家每个月买粮食花的钱也越来越多。”

杨素华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感慨之色:“不过如今可好啦!政策有了新变化,每个人每月都能多得三斤粮食呢,再加上额外给的那五斤。”

“这么一算呐,贾张氏他们家一个月就能多出整整三十二斤粮食!再配上一大爷易中海两口多的粮食指标,这下子,贾旭东总算是不用再提心吊胆、偷偷摸摸地跑去鸽子市买粮食喽,所以贾张氏才会激动得泪流满面呢!”

听完杨素华的解释,那名妇人顿时恍然大悟,不由对杨素华一脸敬佩的说道:“三大妈,你真厉害,只是看了贾张氏一眼,就猜透了贾张氏。”

杨素华一脸谦虚说道:“我也就是比较了解贾张氏。”虽然杨素华表现的十分谦虚,但是微微翘起的嘴角,却显露她内心十分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