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九百九十章 顺(2 / 2)

“这边房子不改造不拆迁,是因为那个案子吧。”崔启山提出一个坊间传言。

老太太脸色一变:“以前觉得不像,现在感觉是有可能呀。哎,你说关我们什么事,隔壁小区都装电梯了,就因为我们的楼里出了命案,说不装就不装了。拆迁更是不说了,我们这么好的位置,凭什么不拆迁啊……”

“等于说,那个案子还没破?”

“谁知道呢,应该没破吧。”

“那案子发生的时候,您在这边住吗?”

“住。跟爸妈和几个哥哥住一起,我家也是那次之后,才下定决心给买房的。”

“那您觉得,凶手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太太想都没想,道:“说不好就是厂里的工人。”

“恩?为什么?”

“因为张校明喊‘下岗再就业’,你想想,你要是厂里的工人,你愿意下岗再就业吗?多少人恨不得捅了他。最后不就被捅了吗?”

“我记得当时抓了几个人,说是喊过这个话的人。”崔启山是在回忆卷宗。

老太太道:“张校明是上班时间被捅死的,工人都在上班呢,哪里有空捅他呢。”老太太说着抬起头来,再次问道:“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我们是警察!”崔启山说这个话的时候,面带微笑且严肃,等着看老太太的反应。

“你们又要搞这个案子了?”老太太的眉头皱一皱,并没有想象中的欢迎。

崔启山一愣:“前面有人搞这个案子吗?”

“你们不是隔几年就搞一下,我群都加了好几个。”老太太说着怀疑的看向崔启山:“你证件呢?”

京城的老太太,用审视的目光看着你的时候,压力是有一些的。

崔启山不禁苦笑两声,拿了证件给老太太看,再继续问问题。

终于把人给问烦了,再逮了几个路过的问了问,最后查了老太太所说的群。

都是以前的专案组的成员建的。

崔启山苦笑一声,道:“估计跟咱们一样,每隔几年,偷偷的调查一下,也不敢大张旗鼓的启动,就私底下先调查。可能是想等收集到了证据,再往上面报。可惜,一直没收集到证据。”

崔启山说的一本正经,就是话不好听。

江远点头。

崔启山接着感慨了一句,又道:“当年接触这个案子的专案组成员,大部分都已经退休了,现在再搞这个案子,主要得看审讯的结果了。还要看嫌疑人的表现。”

崔启山说的就是正常的命案积案的侦破过程。

20多年前的案子,大部分的证据都消弭了,所以,这样的案子是非常需要嫌疑人良心发现,或者身边人举报成功的。

如果审讯民警能让嫌疑人直接开口认罪,那是最完美的。不能做到,也得嫌疑人配合说出一些信息来,如果都不行的话,这样的积案就非常难了。

所以,崔启山更多的是将希望寄托在江远发现的那个指纹的所有人身上。

江远微微摇头,道:“他不一定会交代。交代了,就是命案嫌疑人了。人,估计也不是他杀的。”

前者,崔启山保留意见,只问后者,道:“你怎么知道不是他杀的人?”

“王福庭,也就是我比中的那个嫌疑人,他的指纹是留在院墙上的,院墙上没有血迹。而从受害者的伤口和倒地的位置来看,受害者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抗的,王福庭如果参与杀人了的话,衣服和手是很容易沾染血迹的,院墙不能那么干净。”

“这么说,这个王福庭还可能是完全的案外人?”崔启山说着都焦躁起来:“我就说,事情不可能这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