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大作坊模式(2 / 2)
要是能解决千万人口的就业问题,大宋还有什么负担,全都成了国力好伐!
怪不得赵煦会如此震惊了,换了谁不震惊啊,没吓出心脏病来,算赵煦胆子大了好吗!
“几万人算得了啥……”
张正书不想说,后世富某康工厂里,工人是以百万来算的。几万人,都只能算是中型企业而已。
“这还不算啥??!!”
赵煦快要疯了,他不知道是自己耳朵有问题,还是张小官人太疯狂。
张正书理所当然地说道:“难道官家忘了我说的沿海造船作坊?广州、泉州、明州、温州、台州、婺州、虔州、吉州、潭州、鼎州以及杭州等地,都是造船作坊。这些造船作坊,少则数十上百人,多着数千上万人。”
赵煦苦笑道:“但那只是造船作坊啊!”
“其他作坊也是一样的,就看敢不敢扩大经营罢了。”张正书断言道,“如今我大宋不是购买力不足,而是生产力不足。生产出来的东西,一定可以卖得出去的!”
“你让我想想……”
赵煦想缓一缓,这实在是太刺激了,刺激到他的小心脏都有点受不了。
张正书自言自语地说道:“这又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有什么好想的。一开始能有数千人都了不得了,除非有银行……”
“有了银行,又怎么样?”
赵煦听出了一丝端倪,连忙接着问道。
“大作坊模式,不是所有人玩得转的。如果某人有好想法,却苦于没有资金,怎么办?唯有银行贷款给他,让他有资金可以建厂……额,建作坊招工、生产、经营。当然了,银行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借,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借。银行首先要评估这个项目的可行性,要是不可行,是不会发贷款的。其次,如果此人经常欠钱不还,也是不会借的。就算能借,也要有抵押物,比如资不抵债的时候,这个作坊,包括土地、生产出来的货物、原料,甚至工匠都要充当钱银抵债,收归银行了……”
赵煦明白了,立即说道:“这就是你说的,银行经营之道?”
“没错,以钱生钱。”
张正书嘿嘿一笑道:“要是经营得好,银行能为国库每年提供数千万贯的金钱……”
“……”
赵煦彻底无语了,他都不敢轻易谈千万贯,怎么在张正书的嘴里,好像钱不是钱一样?没办法啊,宋朝的皇帝穷惯了——也不能这么说,而是下面的大臣习惯性哭穷了,所以宋朝的皇帝以为国家真的很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