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二十三章 不要被情绪左右(1 / 2)

吴跃霆直接讲他的规划,“于时啊,你是聪明人,我投资三诺影院自然不是为了养肥养大这家公司。”于时很快就理解了这种操作,一旦上市公司并购了行业知名企业,几个涨停就是几个亿。吴跃霆还可以通过体外公司预先埋伏好,到股价上涨后,带动几波行情,适时抛掉手中股票。

这就是吴跃霆要低价拿走三诺影院去“派上的大用场”。

吴跃霆饶有兴味地点开了李云清的用户端软件。三诺影院获得融资之后,加大了旗下影院的扩展,线上观影也做得颇有特色,用户数据上涨曲线极为完美。他仿佛是自言自语,又是说给在座各位听。吴跃霆笑着用白胖的手指在空中划一道弧线,嘴里念叨,“这完美的抛物线啊”。

于时不是地产专家,但是对数字异常敏感,400亩。他头脑中换算着南平市单平米的招拍挂信息。地价连同建筑成本,全部下来要百亿了。

众人视线随他手指滑向“弧线”高处之时,画风突变,吴跃霆突然绷紧面孔,将手猛然劈下,好似一件重物坠地,又暗指三诺影院瞬时消亡。

吴跃霆摆手止住王东宁的啰嗦。拿出手机示意给于时,“看看这个,”他点开图片放大,是一幅地块规划图。“根据南平最新的规划,南平文化高新区就要东扩,这块儿地就在东扩的文化产业园区范围内,未来会编入产业调整范围,升值空间足够,值得上手。”

唐若几乎发出一惊呼。

王东宁哈着腰,将这么一长串的审批意见字字不差从嘴里倒出。他揣摩“圣意”,继续抱怨,“股市这么好,我们却总是并购不成功。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从指缝间溜掉。唉。”

吴跃霆环视四周,看看大家表情各异。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若不将三诺按照他安排的来,三诺很快就会因资金断流而倾倒。

坐下来的王东宁开始抱怨,“吴总,会里给信儿了,这回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收购又泡汤了。重组委给的意见是,“标的资产会计核算基础薄弱,持续盈利能力具有不确定性,且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增加,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和第四十三条相关规定。””

吴跃霆再展开白胖肉脸,看着于时,缓缓提出诉求,“我打算用科曼收掉三诺影院,你配合我低价收购。你开个你期待的收益率给我,不要高于市场收益率。那个白面书生李云清,让他滚蛋。”

吴跃霆见王东宁似有话自己悄声耳语,摆手,“说吧,不妨,于总、小唐不是外人。”

于时见惯场面,等吴跃霆下文。

王东宁熟门熟路坐在吴跃霆旁边,屁股只沾了椅子前半部分,向前倾着身子。

“同样,我答应你的也自然会照办,我会把你新基金的3亿差额全额补足,助你完成世纪资本新一支基金的募集。”

显然王东宁是茶室常客,跟于时和吴跃霆问好后,王东宁端起面前一杯茶一口喝光见底儿,还不够解渴,又续了一杯,见了坐在对面端庄婉约的唐若,却不好意思再一口喝光。

吴跃霆招手示意王东宁讲细节方案。

王东宁离开元申股份后,在吴跃霆鞍前马后,风生水起。吴跃霆倒不嫌王东宁笨,他不喜欢属下太聪明,听话就够用。

王东宁恭敬起身,小心讲起方案。目前,李云清尚未完成当年业绩指标,按照世纪资本跟公司签署的投资协议,世纪资本连同合融财富加总在一起会控制董事会,此时将可drag卖掉李云清在三诺影院的股份。而吴跃霆会将收购价格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比例,精确到恰好保证世纪资本的收益率,但却让李云清颗粒无收。

恰这时,王东宁一边用手抹去额头上的汗,一边走进茶室。

吴跃霆是行家里手,“会里审批那边嘛,都是熟人,路径很顺。”

圈子就像链条,人人都是链条一环。这每一环都不能掉链子,否则这一串生意就满盘皆输。而在吴跃霆的茶室茶友这个小圈子里面,大家谈生意的时候,通常不带金额单位。通常是用“个”来表示,一“个”就代表一个亿。

吴跃霆端起一杯茶抿一口,摇摇头暗示于时,“之前一个项目就是因为股权结构太复杂,最后分利益搞得大动干戈,可惜了。”

近年来,各种MBA、EMBA班兴盛,这种基于同学纽带,围绕着资源交换的功利网逐渐兴盛。一单生意,往往就在小圈子定期聚会上就攒成了。

吴跃霆要于时与他携手,同意科曼收购李云清的股份,并将创始人李云清清盘出局。

吴跃霆听罢,哈哈大笑,对于时伸出大拇指。

赏器,闻香,品茗。于时端起茶杯,看着上面雕刻的字纹,杯身上一个纂体字—和。于时品茶。他那惯常被威士忌的烟熏口感浸润的唇舌,遇到茶水的滋味别有感触。

于时不想跟他扯这些慢悠悠说禅弄意的虚头巴脑,“交换资源、拓展商机,大家精神上抱团取暖,物质上交换商业要素,互相成就。是这意思吧,老吴?”

吴跃霆将这精致的茶杯举到眼前,眯着眼,就如同第一次看这熟悉的杯子一样,“茶道的心法就是这个“和'字。“和”取三和,天和、地和、人和,而三和都备齐之要义在于“时'—时机。于时,你的名字取得好。”

吴跃霆这个人有个最大的好处,敢于自嘲。加上其人看上去其貌不扬,土里土气,席间有他总是气氛活跃。然而,此人人情十分练达,他用合融财富控制下上市公司科曼股份后,科曼虽主营业务依旧不亮眼,但市值却随着收购和股市繁盛水涨船高,远过百亿。

于时不搭话,轮不着吴跃霆来品评自己的名字。

唐若在问答中始终保持安静,招牌的笑容挂在脸上,嘴角微翘,哑光口红显得人端庄美丽。她的分寸感极好,不该说话的时候一句不讲。

但两个聪明绝顶的人都明白,在今年上半年的这几个月,火烧得旺旺的,能在一级市场、一级半市场、二级市场快速连赚三笔钱的时机十年一遇,不可错过。而手握资金和权力是那么重要,而且原来那么多人利用资本市场的空隙,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于时再问吴跃霆这名字来源。他一边给手势让茶艺师起茶道洗茶,一边解释,“源于《易经》'君子终日乾乾。'每一天都要心存警惕,避祸除灾。”

吴跃霆直言十分欣赏于时,肯冒风险,头脑灵光,对金钱的嗅觉同样敏锐。嗅觉敏锐如于时,同样感到了资本市场热火下不断渗入的凉意。过往三个月,牛市有了些许新变化,场外场内高杠杆配资资金不断涌入,“慢牛”转为“快牛”,甚至转为了“疯牛”,甚至有专家鼓吹万点不是梦。

这却令于时刮目相看,原来这吴跃霆的字竟有这般风骨。

于时看着他面前油腻的吴跃霆。这样的人从不谈行业分析的要点,也搭不出漂亮的财务模型,他们也不会做长篇大论去搞SWOT分析,PEST模型,五力模型,但他们却有着对金钱的超级敏感的嗅觉。

“这落款儿是?”于时辨认落款儿签章,却着实认不出了。“在下拙笔”。

再看自己世纪资本这几十号人平日里天南地北地找投资项目,谈判条款,还要盯投后,累得跟狗一样,却一不留神,就被谢琳慧这样的媒体报道了喧天抢地。

茶室上门匾写着龙飞凤舞的两个字,于时仔细辨认,“乾乾?”吴跃霆点头。

反观当下,自己所投资的portfolio和在看的这些创业企业,他们面临越来越微薄的利润、越来越大的竞争,越来越狭窄的市场空间,又多少企业在死亡线上摇摆,算着资金还够几个月——

吴跃霆抑扬顿挫,“忆往昔,在这碧波之上,可曾有一位曼妙女子泛舟,边弹边吟《琵琶语》。可谓月圆如镜,如诗如画。”

于时是懂得游戏规则的人,吴跃霆又深谙利益平衡的艺术,这两位商业利益嗅觉无比敏锐的人,被中国资本市场这块蛋糕的诱人甜香吸引到一起。

“这院子,环境还凑合吧?”吴跃霆问于时,于时点头礼貌一笑。

吴跃霆没忽略在场唯一的女士,他称赞CFO唐若的能干,赞她做了CFO之后公司的资金使用更有价值了。

于时没想到这吴跃霆看着粗拉拉,这手却出奇的软,绵软有肉,似无筋骨。于时被这手捏着,浑身泛起一阵鸡皮疙瘩,抽出手。

唐若站起身来,笑盈盈地给吴跃霆敬茶,“要谢谢吴总才对,投资格局和眼光都非同凡响。”

吴跃霆握紧于时的手,眉眼亲切如同他乡逢故知。

到了唐若发言时间,她从来都把握得好机会,她看一眼旁边的于时,“在跟着时总看项目的这两年,我们看到有一些产品技术出身的企业创始人往往会埋头做好产品,但对营销和企业价值增值的爆发口却把握不准。于总委派我过去做CFO是想着帮着李云清略微调整下方向,于总是要求我们在投后管理上一定要做到位的。”

于时见到今日的吴跃霆不禁有些压迫感,这老哥儿今天圆滚滚的身子身着中式衣装,黑色老北京布鞋,平头,但他那绿豆般的眼中却透着一股子贼灵气。

这话让于时跟吴跃霆听着都极为顺耳。于时点头,“唐若不错。”

会所大门与其他私宅并无二致,但一打开门却像走进了盘丝洞,曲径通幽。传统家具加江南园林式草木石材的点缀,只觉得整个会所古色古香,幽雅清静。随处放着象牙、木雕,用来分隔空间的镂花屏风雅致精巧,藤制的靠椅上摆着刺绣丝绸靠垫。

但对吴跃霆抛出的方案,于时却未置可否。吴跃霆看得出于时对自己的不屑,他早见多了这种阳春白雪的投资精英。他拍拍于时的肩膀,“于总,好企业不是“炼”出来的,是“修”出来的。在这个遍地是钱的时候,你使蛮力太可惜了你这才华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